本本湾里日子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白银日报 2020-10-09 09:18 大字

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转过一个又一个弯,在山间颠簸3个多小时,终于进入这个名叫“本本湾”的山村里。举目四望,除了山还是山。山连山,山围山,就这样,本本湾“深藏”在距漳县县城60公里的东泉乡西南部,海拔2560米。

世世代代生活在本本湾的乡亲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上一辈人手里,本本湾人接过了种玉米、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和中药材的活计。“十三五”以来,他们的日子有了新过法。

有了好房子,才算好日子。现如今,本本湾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屋内屋外,都整齐干净,院子里的格桑花随风摇曳,为秋季的本本湾增添了几分生机。然而把时光倒退几年,人们的生活还是在茅草房里度过。夏天外面下大雨,里面漏小雨。冬天,人们都习惯偎在炕上取暖,不愿出门。

吃水也是本本湾人面对的难题。本本湾村党支部书记冯军军今年31岁,他儿时的记忆中,总有一幕是随着大人背水的场景。自己抱着一个玻璃瓶,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就为了一口水。村里人也组织过挖井,挖了5个,有4个是干的。

以前,人们靠摩托车运水。水来之不易,人们用得格外珍惜。一盆水,全家人轮流洗脸,洗完脸的水,要喂牲畜。冯军军说:“过去一提起本本湾,外乡人都说这个地方啥都不行,大家都瞧不起,几乎没有姑娘嫁进来。”

能住上好房子,能吃上水,这片大山里的村民都盼着这样的好日子。

群众所盼,便是政府工作的发力点。漳县始终坚持把住房和饮水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翻开2019年漳县政府工作报告:基础条件持续改善,筹资269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6处,农村自来水稳定供水率达到98%以上。

“十三五”以来,漳县县委办公室开展本本湾村帮扶工作后,动员相关企业为该村安全住房不达标困难群众捐赠水泥100吨,用于危房改造,对20户住房不达标的农户进行补贴,累计修建新房21座。在本本湾村,安全住房实现全覆盖。

如今,家家户户住上安全房,通上自来水,人也活得有精神了。村民们下地干活一套衣服,回家后换上另一套衣服,房前屋后种些花卉,干干净净,体体面面。

本本湾村村民王淑花说,没想到,他打记事起就要穿的雨鞋前几年“退休”了:“以前每家必须有雨鞋,否则下雨就出不了门,村子里都是泥巴路,我差不多一年就用一双雨鞋。”村民王小红说,那时路上还经常堆满牛粪,让原本就不好走的路更多了几分“惨不忍睹”。

路不好走,遇到下雨天,中药材只能放在家中,运不出去,卖不了,错过好价钱,眼巴巴等着天晴出太阳。虽说中药材能多少卖些钱补贴生活,但乡亲们都不敢多种。

“十三五”以来,漳县县委办公室累计协调资金400余万元硬化入户路7900平方米、院落270平方米,新建通社道路1.6公里,维修村级损毁路段400米。

现在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辛苦种植的中药材“飞”不出深山沟,且不说自家的车就能把好货送出去,中药材收购商也会时不时地到家门口拉货。

路好走了,班车也通了,一天四趟,有通往县城的、有通往临近新寺镇的。路,联通了村民和这个世界,本本湾人开始搭上时代的“快车”。“以前村民们都封闭得很,不敢出去务工。如今,村民们敢出远门闯,外出务工了。”本本湾村党支部书记冯军军说。

(转自9月30日《甘肃日报》)

新闻推荐

烈士墓前的真情 通讯员 何继强 支迪

秋天的漳县三岔镇王家门村,阳光灿烂、天高云淡、青山叠翠。在自卫还击战中,英勇牺牲、荣立一等功的杨随成烈士就安葬在这...

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