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村的美丽蝶变

定西日报 2019-01-08 07:54 大字

□周九红

作为一名久居他乡的游子,每次踏上故乡这片温馨的土地,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故乡的变化。

我的老家在漳县东泉乡土司门村马路里社,这里群峰连绵,茂林蔽日,奇花遍地。晴日,千奇百怪的峰岩青中带紫,近看山形勾勒分明,远眺如画中写意,朦胧如幻,是个非常适合旅游避暑的地方。

四十年前,由于不通公路,严重制约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使它“养在深闺人未识”。

那时村民住的是土坯房,照明用的是煤油,磨面用传统的石臼、碾槽,碾完一担小麦,人和牛都筋疲力尽。要想下山一趟,就要沿着羊肠小道从山顶走到山脚,一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人到山下,早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遇上雨天,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摔跤是常有的事,走完几里山路,身上很难找到一块干净的地方,早已是“泥花朵朵开”。

抛开有关羊肠小道的记忆,说说上世纪90年代后期修通的山间公路。汽车爬行在绵延起伏的山间,砂石路坑坑洼洼,弯多路陡。颠簸的汽车上坡如同老牛负重,嗡嗡作响,乘客交谈需提高嗓门如同吵架。碰上下大雨,道路就会泥泞不堪。暴雨天气常常会发生塌方,阻断公路。记得当时的沙石公路很窄,勉强能过得去一辆汽车,要是碰上对面有汽车开过来,那就要先找路面比较宽的地方停下来,等另一辆开过去才行。

记得2003年,我26岁的表弟到了成家的年龄,城里的亲戚帮忙介绍了一个姑娘,条件挺般配。相亲那天表弟兴高采烈出了门,爬上了开往城里的运粮车。顺着崎岖的山路,运粮车“哼哧哼哧”地到了城里,一路风尘全落在表弟身上。黄土夹着汗,俊小伙成了“土包子”,雪白的衬衫染成了“黄马褂”,乌黑的头发染上灰像上了一层蜡。人家姑娘说:“你怎么这副模样?”表弟尴尬地一笑,没想到牙齿上也沾了泥……表弟的第一次相亲就这样草草结束。

后来,政府实施村村通工程,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还接通了自来水,每家每户装上了有线电视和宽带,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了解农产品的销售信息。随后,村里搞起了中药材和蔬菜种植,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有的建了蔬菜种植示范基地,有的买了货车跑运输,有的在村里办起了企业。

前不久,我又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沿着盘山而上的水泥路,我看到山林郁郁葱葱,泉水淙淙流淌,家乡仿佛是藏在深山密林中的世外桃源。整洁的新农村,宽阔的公路,从高处俯瞰,村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像是水面上泛开的涟漪,从公路向山脚一圈一圈蔓延,又像是一条七彩的百褶裙,一层一层铺开。

如今,家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果树成行,冷杉成林,油松成荫,颇具“白云生处有人家”和“桃花源里可耕田”的诗意。

在我的家乡,每一滴水都圣洁,每一缕风都清凉,每一棵树都亲切。依山仰观,雾霭烟霞,阳光映照,但见彩虹悬空,有时若隐若现、飘忽不定,“谁持彩练当空舞”“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诗句立即浮现在脑海中……

村里还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推出了春赏花、秋摘果、夏纳凉、冬赏雪、晨观日出、夜赏星月等活动,游客在此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暮春,“千朵万朵压枝低”,不是雪景胜似雪景,步入花海,只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正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何谓桃源无处寻”。盛夏,可去山间体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爽,可去水塘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别致,还可去果树丛中捕捉“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瞬间。秋天,嘴里啃着路边的小酸枣,亲手摘下一个个成熟的梨子,体验“草盛豆苗稀”的怡然,驱车沿路而行,随处可见“霜叶红于二月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寒冬,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踏雪赏梅归来,三五好友围坐在农家院的八仙桌上,“一曲新词酒一杯”,锅里正煮着土猪肉,就上点儿房檐上的薯干,正所谓其乐融融,其情洽洽。

新闻推荐

新寺镇民兵整组实现常态化

漳县讯(通讯员何继强)漳县新寺镇针对新时期民兵工作实际抓队伍、强基础,提素质、重实效,民兵整组工作实现常态化。...

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