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巧用闲时间 摘掉“穷帽子”

定西日报 2018-02-08 08:14 大字

本报记者张新建

年关临近,行走在武阳大地,处处充满着蓬勃的生活气息:韭菜大棚旁菜农叫卖韭菜的卖力吆喝声,集市上人们购置年货的讨价还价声……声声入耳,处处热闹。

记者在漳县县城见到方小梅时,她正手脚麻利地织毛衣。方小梅是漳县手工编织协会负责人,以前由于家中收入来源单一,长年居于贫困线之下,自从做起手工编织后,没几年就摘掉了“穷帽子”。

“小时候我就喜欢编织,常利用大人织毛衣剩下的线自己织些小手套之类的尕物品。自从成家后我就经常想着怎么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这门手艺发展壮大,后来通过打听得知漳县是全国妇联的帮扶点,有这方面的政策帮扶。2014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成立了手工编织协会,政府不仅给我提供了场地,还帮着联系订单。”说到手工编织带来的好处,方小梅十分高兴,“销路主要还是由县妇联联系,县妇联把订单联系好后,我们就负责编织,然后把编织好的东西发往北京等地。2017年最多的一次订单是订了3000多张丝带绣,一张丝带绣30元,仅这一笔就收入9万多元。而这些订单我就分给附近的妇女,她们大多是带孩子的妇女,利用闲时间就编织些物品,挣点钱补贴家用,戴在头上的‘穷帽子\’在织织绣绣中,早就摘掉了。”

方小梅简单地算了一下,协会的妇女织一件小物品如小钱包等是十元左右,大一点的如草帽等是四五十元,一个月下来随便挣个1000多元到2000元不成问题。现在是冬季,旅游的人比较少,流通量不太大,活就相对少点,要是在夏季,她们一天是很忙的。

漳县妇联主席杜慧娟告诉记者,近年来,漳县把发展手工编织业作为助推***、服务妇女脱贫的重要举措,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鼓励更多的妇女从事手工编织业。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每年农历四月八庙会期间,在贵清山、遮阳山等旅游景点设立了手工艺品销售点,受到了兰州、白银、天水等地游客的青睐。

胡芳兰是漳县电影院的下岗职工。记得刚下岗那会儿,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塌了,一家人要吃要喝,孩子还要上学,收入来源猛地断了,整个人急得都上火了。后来她经人介绍加入到漳县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把接到的订单拿到家里,随便挤点时间就能编出来,一年下来一家人的生活费随便就解决了,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62岁的杨雪花现在在城里带孙子,说起手工编织,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以前在乡里闲时间大把大把有的是,有时间也没事干,一天就是混天黑。现在孙子在城里上学,我一天做三顿饭,收拾屋子,一天过得忙忙的,但是闲时间还是有,等孙子上学了,我就把接到的活掐时间赶出来,一年下来,随便挣个四五千元还是可以的,这比在药材市场整药材轻松多了,以后我还要多用闲时间接更多的订单,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新闻推荐

漳县政策兜底确保贫困群众不掉队

漳县讯(通讯员王金银陶鹏)近年来,漳县按照“瞄准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的思路,通过开展低保提标、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务实举措,全力落实政策兜底保障工作,确保小...

漳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