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戚乔红
随着新课程改革,古代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怎样依据教学大纲搞好古代诗歌教学呢?谈谈我的几点设想。
一、要整体把握全诗的大致内容
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诗词鉴赏题大多设两道题,从不同的侧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要对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价,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做到整体理解和局部理解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结合。
二、要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等内容
题目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论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地分析了。譬如,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杜牧、苏轼、陆游等,都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作研究性的总结概括。看注释,可以了解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有时一个细小的细节,却是诗词主旨的集中体现。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的核心。品味意境就要感知意象,古诗词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表现离愁别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抒愁写恨;常用“雁”“红豆”等寄托时光不在岁月无常的情怀;常用“竹”“兰”“梅”“菊”等表现志节。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所谓“神以像通,物以貌求"(刘勰《文心雕龙》)。
四、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诗眼”是揭示主旨和艺术内涵的警策之语。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词句,是理清诗歌脉络的筋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有全集之眼、一篇之眼、数句之眼;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字为眼者。它能提挈全诗,统领整篇。
五、了解常用典故,准确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古诗常用典故如“司马青衫”“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等,还有历史人物、事件的典故,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高山流水”“乘风破浪”等。诗人之所以用,就是有所寄托。如“楼兰”,《汉书》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六、掌握常见的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想象、象征、烘托、对比、抑扬、虚实相生等等。掌握常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和问题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仍举例元代才子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如果问“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那么就要运用到这一方面的知识,对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要有大致的了解,再结合诗词内容具体分析,就不难得出答案:运用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运用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作者为渭源县第二中学教师)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巡回督导机制、定期通报机制、群众评价机制等三项制度,切实做到真查真改、真办实办,...
渭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