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悠悠行不足 □梁新会
旧时渭河边村落陶浒 绘
莲叶田田烤肉香
我生在旱原,却极喜水。
儿时,村旁的涝池,坡底的漆水河是我最向往的去处。记忆中,母亲经常带我去涝池边洗衣服、磨辣面、看电影或者到河畔换桃子、挖小蒜、摘酸枣……
工作后,单位在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南临渭河,北依五陵原。原上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飞机不时从厂区上空飞过,起初十分新鲜,同学朋友们相邀去机场看飞机,后来,司空见惯,视飞机如鸟儿一样平常。临水而居,遂了我的夙愿。美中不足的是因渭河水质不佳,时有一股水腥味不期而至。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人们亲近自然的热情。每年春暖花开、杨柳吐蕊时,我们隔三岔五都要下河上原放风筝挖野菜,欣赏风吹麦浪的动人景象。夏天的傍晚,渭水边莲叶田田,凉风习习,同事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在河边散步聊天。最初,渭河正阳段,只有我们厂一家大型企业,后来企业多了起来,河水污染严重,我们一般只在河堤上游玩,很少下到河边。
渭河流域多为深厚的黄土,质地疏松,易被水蚀。历史上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因而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近现代工业废水排放超标,使得渭河水量锐减,不堪重负。如今,国家积极倡导将渭河建设成为生态型河流,加大了对渭河的治理力度,上马了一系列绿化美化固化工程。渭河水质有所好转,河堤路也平坦了许多,我们有空了便去河边散步。
1999年年底,汉阳陵景区建成并对外开放,沉寂许久的五陵原热闹起来。旅游热席卷而来,厂里在渭河边的灰场旧址上建起了休闲度假山庄,有窑洞、游泳池、网球场、鱼塘、野外拓展训练营地和一大片杨树林,吸引了周边无数游客。外地的朋友来了,我们便在窑洞接待。春天一到,这里的野菜格外鲜嫩可口;夏天的傍晚,游完泳吃烤肉是许多家庭的首选;秋冬季节,杨树林里铺满厚厚的落叶,儿子阳阳和小伙伴踩落叶捡树枝,我写生画画,常常忘记了回家。现在,这里变成了高耸的楼房和宽阔的道路,但曾经的欢声笑语依然留在心中。
远道而来的贵客
每次坐厂里班车过渭河,我都很难想象一些老师傅所言:以前渭河上桥很少,人们去西安只能绕道咸阳,公交车次少道路坑洼不平,赶不上车了只好骑自行车,冬天一身霜夏天一身汗,十分熬煎。厂里为此专门开通了去西安和咸阳的班车。以前两岸群众走亲戚干农活为了少绕路,大多乘坐小船。如今,随着私家车和公交车的普及,这些小船已经难觅踪迹,偶尔有一两只,也主要是运输新挖的莲藕。
随着城市扩容,以及渭河北岸西咸段兰池大道开工建设,河边散落的村庄、农田、荷塘、鱼池、葡萄园渐渐销声匿迹,渭水之滨的田园风光中增添了几许都市元素。2012年,阳阳还是一个小学生,有一天路过兰池大道,看见园林工人给刚刚移栽的百年大树——馒头柳浇水,便接过水龙带,一棵挨一棵地浇了起来,临走时郑重其事地叮嘱园林工人们要记得按时浇树,一定要把这些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照顾好。那些馒头柳高大粗壮,枝叶全无,只有光秃秃的一截树干,我和阳阳伸长胳膊才能搂住。当时,这些树木正在换性,每棵树身上都挂着营养液袋子,就像一个打点滴的病人。阳阳牵心它们能否成活,周末一写完作业就嚷着要去兰池大道看望大树。
几年过去了,渭河水变清了,兰池大道两旁的花草树木长势喜人,绵延数十里,仿佛给渭河镶上了一道五彩的流苏。这里,春有绿柳起舞,百花盛开;秋有银杏泛金,松果飘香,自然成了人们野餐聚会、郊游休闲的首选之地。与此同时,我们单位划归到了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边的秦汉中学、星河湾酒店、新区政府和一些大型住宅区相继投入使用,道路四通八达,公交车川流不息,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田园都市。
夏天来了,阳阳在树林河边玩够了,就要去绿树红花掩映下的秦岭广场吃夜宵。广场里水流潺潺,巨石林立,是人们纳凉避暑的好去处。每到夜晚,这里歌舞升平,人流如织;各色小吃风味独特,香气诱人。阳阳和小伙伴们曾经在这里举行过野餐,第一次亲手烤了羊肉串、鱼片,记忆深刻,每次大朵快颐之时就提及此事。
一条河的前世今生
随着八车道的兰池大道正式建成通车,河堤路的加固绿化,人们在渭河边游玩时又多了几个项目——自助烧烤,骑自行车。而我,终于可以徒步穿过树林,越过河堤,下到河滩,踩着松软的沙土,观渭水澹澹,蒹葭苍苍,终南茫茫。凭水远眺,诗仙李白的诗句“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唐代张籍的“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岑参的“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逐一在耳旁响起。我最爱清人朱集义的诗:“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太公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每读一次,心灵就会得到一次净化。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傍晚,渭水缓缓流淌,仿佛一位温婉娴雅的女子,娓娓道来一路的喜怒哀乐。天边,一轮夕阳如血,似乎给渭水披上了一件华美的羽衣,让人流连忘返。河畔,杂花野树丛生,犹如一群活泼热情的孩童,争着向河水炫耀自己的本事。此时此刻,渭水默默无言,又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在回味“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壮美;咀嚼“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离愁;追忆“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豪情。老子最懂水的妙处,他在《道德经》里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写出了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哲理,亦让人如水一般真诚坦荡,心胸宽广。
沿河踽踽而行,似乎游走在历史长廊中,忍不住想起渭河的前世今生。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鸟鼠山,将这里定做源头,一方面是古人以为这里是太阳西落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相信西落的太阳光芒会沿渭河东射,穿越关中,带去好运。据说古时候鸟鼠山洪水泛滥,大禹疏水排洪,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人们将这条河称作禹河。另一种说法是三国时期魏国统辖渭水流域,魏国帝王为了感恩渭河养育之恩,以魏国国号之谐音,将禹河改叫渭河。
无私滋养着我们的渭河也是一部流动的历史。《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渭河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这蜿蜒曲折的河水,孕育了无数传奇。西周在渭河之滨的长安城诞生;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历史故事代代相传;姜太公钓鱼的磻溪,周幽王戏诸侯的烽火台依然有迹可循;大秦帝国军队所向披靡的气势凝固在秦兵马俑身上……
渭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书写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历史。据考古发现,2300多年前,秦都咸阳横跨渭河两岸,就位于如今秦汉新城的窑店街道办事处和六村堡附近。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阿房宫。虽然秦王朝如烟花一般,绚丽夺目,转眼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尘烟之中,但书同文、车同轨、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使中国走向了统一文明的新纪元,奠定了大秦帝国的国家魂魄和精神气度。
散步河岸,突然想起唐开元年间,为了皇帝出游方便,曾经大兴土木,修建空中阁道,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通到城东南的曲江。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诗云:“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皇帝由阁道上向西眺望,视野开阔,所见的景象自然格外宏大。王维驰骋笔力,描绘出广阔背景下长安城的万千气象,流传千古。
如今,吾辈普通百姓,适逢盛世,亦能如昔日王公贵族,得遇闲暇,出了家门就能欣赏到满眼风景,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我心旌摇荡,忘记了所有疲惫烦恼,心儿亦如水雾般跳跃不定,思绪缥缈成一串诗行。
新闻推荐
11月30日,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启了从未有过的全新一天——渭源县文化馆的非遗工作者们把渭源皮影戏和剪纸等非遗文化带...
渭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渭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