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的改革实践
(上接第一版)每天早晚她都要沿村道检查卫生,“微信运动”近2万步,一年到头从未间断,工作虽然辛苦,但看着村里越来越干净,村民的卫生习惯日渐向好,她觉得特别欣喜。“以前,垃圾随手丢、动物粪便遍地、生活污水乱泼,到处脏兮兮的。如今,村道每天都有专人清扫,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生活环境变好了,日子越过越舒坦啦!”杨桂花高兴地说。
越是矛盾突出的地方,变革的欲望就越强烈。今年以来,渭源县以问题倒逼改革推动农村垃圾治理模式创新,率先在全县重点乡镇开展改革试点,探索形成了网格化管理、村民轮流清理、十户联保“三种模式”,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垃圾综合治理的积极性。锹峪镇峡口村,采取保洁员“全日制、职业化”,全村划片“分片包干”,将全村分成6个网格,由6名村“两委”成员担任组长,40名党员联户监督,实现了垃圾收集清运全程“无死角”。麻家集镇郭家山村成立了垃圾工作理事会,村民“约法三章”,理事会制定值班表,每日由3-4名村民轮流义务清扫,理事会现场进行监督评比,月底评优选先张榜公示。峡城乡秋池湾村,实行“十户联保”制度,村组干部对“每十户”卫生定期督查,对“不清洁户”挂牌整改,与之关联的其他户上门帮助“洗脸”,直至摘牌“换新颜”。
一项项破解垃圾治理难题的改革试点,探索出无数务实管用的做法经验,这些“首创之举”在全县高效推广、遍地开花,向美而行的改革实践结出了累累硕果。“路段划片,责任到人,村民相互监督,家户联合共同管理,大家共享干净漂亮的新家园,咱农村一点不比城里差啊!”在杨桂花眼里,如今村里的环境卫生已今非昔比。
“循环利用”共筑城乡垃圾新“归宿”
分类收集的垃圾,哪里才是它的“最终归宿”?这个“硬茬”问题成了渭源县全域无垃圾综合治理的“拦路虎”。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改革,为该县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开辟了新天地。近年来,渭源县引进国内先进的“高温热解气化垃圾处理”项目,在清源镇、路园镇、北寨镇等13个乡镇分别建设垃圾低温磁化热解站各一座,通过“一次焚烧气化+环绕风混燃+二次燃烧+燃烬处理”,使烟气中有害成分降至国家标准规定值以下后排放,分解后产生的灰渣用做农用肥,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让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县上引进最新垃圾处理技术,在上湾镇率先建成垃圾低温磁化热解站,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就地化处理。近期再次通过公开招标,投资1419万元引进11套低温磁化热解炉在乡镇陆续建设,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乡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占地多、二次污染环境等问题。”渭源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说。
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建筑垃圾也实现了资源化处理。在上湾镇侯家寺村高温热解垃圾处理站里,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及多级分选,可以生成高品质再生建材,应用到道路、园林、河道治理等建设中,真正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如今,在渭源县,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村小道,洒水车、扫地车、真空吸尘车等机械化保洁设备已司空见惯,穿着印有“美丽家园”黄色马甲的环卫工人来回穿梭,“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已然成型。
新闻推荐
近日,在渭源县文化广场,非遗传承人潘明生的搭档演出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
渭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渭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