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投资项目审批“瘦身”
本报记者 牛占虎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繁杂,企业反复、重复提交材料是长期以来困扰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的最大因素之一。今年以来,兰州市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要求,按照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的目标,着力完善制度体系,精简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限,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为投资项目审批过程“瘦身”,进一步优化了项目投资建设环境,确保了工程建设项目高效落地。
统一审批流程
为了优化项目投资建设环境,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高效落地,兰州市首先从政府层面入手,出实招、抓落实,加快改革步伐,先后制定了《兰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兰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开发区园区区域评估、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多图联审”、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等配套制度文件,统一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强化制度保障。
在审批流程上严格划分审批阶段,将审批流程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根据项目类别、投资类别、规模大小,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一般工业项目、一般政府投资房屋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现状改建工程建设项目六类,协同推进并联审批,统一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
项目审批“瘦身”
兰州市制定的有关方案要求投资项目审批环节要“取”事项,明确提出取消防空地下室初步设计审批、消防方案设计技术审查、初步设计及重大内容修改审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等7个审批事项,为投资项目审批过程“瘦身”。注重“并”流程,推行多评合一、区域评估、多图联审、联合验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节能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洪水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估等事项实行同步评审;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组织对压覆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事项实行整区域评估;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对涉及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事项实行限时联合验收。
同时,推行“一张蓝图、一窗受理、一张表单、一套机制”的审批服务体系,实现项目审批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一张蓝图”统筹实施,整合土地利用、城市、生态、空间等各类规划,构建“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划定控制线,解决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不匹配,各种规划数据打架的问题。“一个窗口”统一管理,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行综合窗口统一收件、统一出件,解决投资主体“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一张表单”明确指南,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配套建立了市级电子证照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证照和批复文件的数据共享,解决企业反复、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完善审批体系,最终实现“一套机制”规范运行。
审批限时办结
来自定西渭源县的陈先生在兰州投资了一个服务类项目,领取营业执照时忘带身份证,陈先生说明情况后,身份证通过网络上传确认,现场办理了营业执照。陈先生感慨地说,没有想到来兰州办事这么方便,短短几天时间就办全了手续。
兰州市认真落实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改革举措,公布行政审批服务通用流程图,将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3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压减至29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压减至22个工作日以内、一般工业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开工压减至3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政府投资房屋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压减至54个工作日以内,现状改建工程建设项目压减至35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了国家和省上关于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时限要求。
据介绍,在“瘦身”中要突出监管服务。主要体现在注重紧盯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变注重事前审批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手段,实行随机抽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巡查和即办即改相结合、经济处罚和失信惩戒相结合,全方位保障承诺事项规范办理;配套加快建立兰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信息平台和红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监管,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提高企业和群众对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时下,麦子由绿转黄,到了收获的时节。渭源县麻家集镇塄坎村村民在天气晴好之时,抓紧收割,确保麦子“颗粒归仓”。...
渭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渭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