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小记

甘肃日报 2019-03-07 07:00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3月3日,在连续几日大雪后,渭源县莲峰镇岔口村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下午1时,村文化广场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就连广场周围的农田里都站满了人。

原来,甘肃秦腔艺术剧院2019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暨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正在这里进行。

最后一天演出,村里“车水马龙”

这是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此次惠民演出的最后一天,从周围村镇呼朋唤友、携老扶幼赶来的近5000名观众观看了演出。为了“抢”到一个好位子,大多数群众在演出开始前的近2个小时就早早赶到现场“占座”。电动三轮车、摩托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在乡村道路上排起长龙,当地群众说:“这是我们村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堵车。”

在岔口村连续3天的演出中,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先后演出了《忠保国》《周仁回府》《赵氏孤儿》《窦娥冤》《出汤邑》《玉堂春》等大型秦腔优秀传统剧目,让当地群众第一次近距离欣赏到了省级文艺院团的精彩剧目。晚10时左右,随着剧目《玉堂春》的落幕,甘肃秦腔艺术剧院2019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暨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元旦春节阶段演出任务圆满完成。

赴13地演出64场,赢得交口称赞

2019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暨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甘肃演艺集团承办,将贯穿2019年全年。

为了丰富基层人民群众元旦及春节期间精神文化生活,按照惠民演出安排,自1月份以来,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全体演职人员放弃所有节假日,战严寒、冒风雪,克服种种困难,先后赴定西市安定区、兰州新区、靖远县、静宁县、秦安县、渭源县等地,深入村镇厂矿等13个地点,为群众演出64场。

特别是正月初二(2月6日)以来,在崔华功、苏凤丽等人的带领下,甘肃秦腔艺术剧院以“精心惠民兴文化、一心为民展形象”为宗旨,连续奔赴基层村镇、煤矿、社区,历时26天,在6个地点连续演出42场,连续演出时间之长、演出地点之多在国内艺术院团少见,也创下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演出历史之最。

由于演出地点多、演出场次多,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演职人员常常顾不上吃饭、来不及休息,演出结束后就急忙拆台,马不停蹄赶往下一场,再装台演出;由于连续奔波、条件艰苦、天气寒冷,大多数演职人员在演出过程中感冒,却无一人退缩,始终饱含热情,认真完成每一场演出。演员们精湛的演出技艺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小舞台大戏台,惠民演出“不打折”

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边防……舞台设施自然没有剧场好,但惠民演出“不打折”。

基层群众想看大型秦腔传统剧目的愿望很浓厚,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演职人员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为保证演出效果,无论多小的舞台,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每场演出都出动演职人员73人,想方设法为当地群众演出大型优秀秦腔传统剧目和优秀折子戏。尤其是苏凤丽等著名秦腔艺术家轮番登台献艺,使场场演出高潮迭起,掌声喝彩声不断。

与此同时,还上演涵盖戏曲、声乐、舞蹈、器乐、魔术等艺术种类的综合文艺节目,为当地群众送去一道又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而器乐、变脸等节目,注重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更是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新闻推荐

渭源: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渭源讯(通讯员张朝霞)去年以来,渭源县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突出政治标准,不断制定有力的...

渭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