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心中的丰碑

定西日报 2018-12-30 08:12 大字

□刘军

我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在躬耕教坛的38年间,曾多次当选为省、地、县优秀教师。她以高尚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性格,正直坦荡的胸襟,谱写了一曲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赞歌。作为母亲,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教育着我,是我精神之树常青的一泓碧水。

1957年,母亲初中毕业,学业优异的她满怀信心想继续求学,却被外祖父硬推上了讲台,理由很简单:大队建起了小学,全大队只有母亲一人文化程度最高,完全可以当老师教更多的孩子读书。母亲理解为父之情,自此,17岁的她开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教师生涯。

母亲俨然是个好老师,给几十个学生(复式班)上完课,又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种地、养猪、养鸡。卖得的钱给学校置办一些必需的教学设施,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书本纸笔。其实为了节约,学生们的大部分作业是在地上用树枝、石子儿完成的。可是,好景不长,三年自然灾害,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能力让孩子上学!望着空荡荡的校园,抚摸着新做的课桌凳、舞衣,母亲百感交集,决定就近挨家挨户动员学生上学。新学期伊始,近二十个学生来报名,母亲信心倍增,去二十里外的学区领书,背着书,只喝了几口水充饥的她实在饿得迈不开脚步,晕倒了。醒来时,天已黑尽,母亲捧着沟里的水喝了几口,把书放在山下,准备自己先回学校,刚一转身,发现不远处有几道绿阴阴的光闪过:是狼!求生的本能使母亲用尽全力将身边的一棵树枝折断,与狼对峙着。不知过了多久,外祖父打着火把寻找母亲,这才化险为夷。

母亲艰难地支撑着濒临关闭的学校,就是那种不放弃、不认输的韧劲,她的学生在首次升学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她被县上树为办学标兵,学校得到了当时来说一笔不菲的奖金。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誉啊!

连年先进,母亲由一名民办教师提拔为县第二小学校长,转为代课教师。但因文革开始,受到冲击,两年后被调到离家更远更偏僻的一所山区小学。学校在一座庙里,远离村庄,常有人故意说庙里发生的离奇古怪的事吓唬母亲。巨大的思想压力和生活的紧张无序,使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她动摇了——回家务农吧!可是外祖父只说了一句“要不是共产党,哪有你读的书,做人要知道报恩。”于是母亲又回到了校园,领着只有四五岁的外甥女作伴。她甩开思想包袱,拿出最初的闯劲,发动群众修校舍、平操场,动员家长让女孩子也上学读书,并开办夜校教群众识字。

从1957年到1983年20多年间,母亲辗转好几所乡村学校,从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直到转正,不论到哪里,她都以饱满的热情、乐观的态度、顽强的精神,忠实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1984年,母亲从执教十多年的一所初级中学调到了渭源县新建的幼儿园开始幼教工作。幼儿园建在一个生产队的饲养场,两个新盖的教室,四间改建的宿舍。因为只有两名教师,第一批只招了一个班40名幼儿。第二学期,孩子陡增,但受条件限制,大部分孩子无法入园。母亲急家长所急,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筹措资金扩建,陆续修了两栋教室及宿舍、灶房等,购置了一些大型玩具,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暂时得以缓解。为了搞好幼教工作,母亲常带着教师们去省、周边县市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她以身作则,勤奋学习新知识,对教师在工作上严要求,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对待孩子们,更像一个慈爱的祖母。短短几年时间,幼儿园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好,要求入园的孩子更多了,小小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且幼儿园四周都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雪天泥泞难行,给家长和孩子带来许多不便。母亲看在眼里,心里有了新计划。她不断奔走于省、地、县有关部门,终于争取到一处新址。其间由于劳累过度,几次住院,腿脚病变做了手术,可刚一好转,她又去各单位请求赞助,并在县人代会、政协会上呼吁各界人士捐资办园。在渭源县委、县政府、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人士的亲切关怀帮助下,幼儿园教学楼终于拔地而起。大楼落成之日,正是母亲退休之时。

母亲兰心蕙质、如诗如歌。她对家人的关爱、对工作的赤诚有许多细微、曲折、艰辛是说不完也无法一一捕捉到的。她像春天之于百花一样,用心血践行着她那“仅次于上帝”的伟大劳作——“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

如今母亲八十高龄,当我带着她专程去看又一次新建的渭源县幼儿园时,欣慰和喜悦舒展了她布满皱纹的脸。在有生之年,她看到了新希望,看到了新时代的新成就!

新闻推荐

“定西三宝”蛹化蝶 “产业花”开幸福来

近年来,有关“定西三宝”的说法广为流传,有人说“定西三宝”是土豆、洋芋、马铃薯,有人说是洋芋、牧草、中药材,还有人说...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