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产业扶贫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定西日报 2018-12-21 08:48 大字

本报讯(记者王国军)今年来,渭源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深入推进实施定西市“551”产业扶贫体系,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按照贫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能的扶贫思路,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切实增强了广大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了扶贫开发由“扶生存”到“扶发展”的根本转变,形成了稳定脱贫、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完成了2018年产业扶贫重点工作各项任务,有效推进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培育十大产业体系,夯实增收基础。渭源县把发展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坚持做强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牧业三大主导产业,做大文化旅游、光伏、食用菌、电商物流、花卉林木、蔬菜六类新兴产业,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主导、新兴产业补充、劳务产业跟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县建成马铃薯种薯基地40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40万亩、蔬菜种植基地6.4万亩,农业观光体验区3处、田园综合体2处,形成了8个规模片带和134个种养业专业村。2018年,全县脱贫5458户22524人。

狠抓五个关键环节,提高产业扶贫水平。渭源县坚持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目标,抓住市场主体培育、产业基地建设、产业要素集约、利益联结带动、素质能力提升等五个关键环节,带动群众从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受益。一是抓主体培育,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国有农投公司20家,引进涉农企业30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38个,实现了每个行政村2家合作社全覆盖,带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股份实化入社全覆盖。二是抓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程度。累计投入到户产业以奖代补资金8186万元,实现了对1.27万户有劳动能力和种养产业发展意愿未脱贫户全覆盖,户均奖补资金达到6446元。三是抓要素集聚,提高集约化程度。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7.8万亩,各类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动力就业人数达到5.6万人,将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产业基地聚集,(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定西市全域无垃圾治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本报讯(记者石建强)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开展以来,定西市住建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担当...

渭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