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渭源:电商“星火”照亮扶贫新路

定西日报 2018-02-05 07:44 大字

本报记者马国旗晁君杰王霞飞

渭源县山大沟深、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每年春节一过,年轻人都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去大城市打工挣“光阴”去了。

那会儿,外出打工是时髦;而现在,农村“触网”,交通便利,产业结构升级,返乡创业做电商变成了潮流。清源镇的牛亮亮就是走在这潮流“前线”的人。

前几年,牛亮亮也随着打工热潮去了浙江,工厂里一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刚够维持他的生活。随着电商在浙江、山东等地迅速兴起,淘宝村、网红店等的发展壮大,牛亮亮也按捺不住地想试试。一边上班,一边在网上开起了淘宝店,而且还做得有声有色,没多长时间店铺就有了三个“钻”。

然而,因2015年牛亮亮回到家乡,做起了中药材贩运,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店铺经营管理中,很快就没有了订单,店铺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贩的多了,卖出去就是个问题了。他看着家里堆放的中药材发愁,心里又想起了他的网店,为何不重拾网店把药材卖到别处去呢?

2017年9月,在县商务局的帮助下,租了店面,统一进行装修,统一配备了电脑、桌椅、货架、投影设备等。他没花一分钱就开起了路园镇电商公共服务站,专心做起电商,销售范围也从中药材逐渐扩大到松子、胡麻油、土杂粮等渭源农特产品。

谈起网店的销售情况,牛亮亮喜上眉梢地说:“目前,店里卖得最好的就是松子了,都是从百姓家里收来的,绝对是‘野味儿\’。就这几个月的功夫,卖了三百多斤,挣了好几千块钱呢。”

在牛亮亮的服务中心,找他来交话费、填资料、代购农资化肥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不厌其烦地帮他们填写。他说:“我是咱们县上电商志愿服务队的,只要是我能做到的,免费帮。干得多了,县上还给奖励呢。”

为了全方位扶持电商发展,渭源县不仅出台了奖励政策,还组建了12个志愿服务站,每年列支300万元设立产业发展资金,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促进电商发展。对于销售业绩好的店给予一定的奖励,已先后兑现扶持资金200万元,牛亮亮就分得了这其中一杯“羹”。

尝到了农村电商带来的“甜头”,牛亮亮信心十足,“赶今年啊,我要给这松子、土杂粮、胡麻油都注册上商标,都穿上我设计的‘衣服\’,销售就正儿八经上轨道了。”

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清源镇城关村电商公共服务点的朱耀新。一人做电商,全家齐上阵,平时还专门雇了一个客服人员。他在屋里跟客人网上交流,母亲就在院里将土豆打包装箱。一颗颗大小相间的土豆被套上白色的网格衣服装进了保鲜袋里,等待着送往全国各地。

2016年,渭源县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该县抢抓“互联网+”机遇,全力筹措资金,为每个村专门配备了电子商务指导员,对有创业意愿、有想法的、感兴趣的7828人进行了培训,朱耀新就是其中之一。他说:“以前只是会一点皮毛,通过培训,我掌握了店铺的装修、修图等技巧。现在我的店铺非常美观,客户评价越来越好。”

有了政府免费提供的店面以及自己日渐娴熟的技术,这让朱耀新的“渭宝堂渭源店”备受关注。“5斤土豆能卖13元,一天最少能接到30个订单,收入还是很不错的。”朱耀新很是高兴。(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贷款2亿元 支持平凉至天水高速公路建设

近日,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为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放长期项目贷款2亿元,用于“平凉至天水”高速公路项目,贷款期限为24年。本次放款是该行首次为“平凉至天水”高速公路项目发放贷款,...

渭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