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山绿水新家园 聚焦渭源县麻家集镇美丽乡村
郭家山白墙红瓦的新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驻村干部亲如家人的关心让村民脸上流露出满意的喜悦。
学习郭家山经验,麻家集镇其他村的老百姓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村民自管领导小组的成员在一起谋划村里的新发展。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拉运小麦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
村头墙上的“二十四孝图”,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村民新建的房子瓷砖贴面、窗明几净,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
夏末秋初,渭源县麻家集镇路西村郭家山社村民房前屋后的菜园里弥漫着成熟的气息,新落成不久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白墙红瓦,和田野里金黄色的麦垛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郭家山是麻家集镇建设美丽新农村中的一个试点,也是全镇第一个“村庄整洁美观、民风和谐淳朴、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逐步良性发展”的典型。郭家山的变化,以拆除“四旧”(废旧房屋、废旧墙壁、废旧大门、废旧圈舍),进行“四化”(硬化、美化、亮化、绿化)为主要举措,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取得了丰硕成果。大伙儿高兴地说,这里既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又有便利的生活设施。“盖起了新房子,家乡变了大样子,儿子领来了新娘子。”正如他们在“花儿”中所唱的那样,目前,全村31户人家全部住进了新房,短短一年村民就在自己推选出的小组长带领下投工修建起了广场、篮球场、花园、凉亭、喷泉等公共基础设施。
说起郭家山的历史,曾当了13年村委会主任的郭天贵至今难忘:“住的土坯房,有的连门窗都没有,好多小伙儿连媳妇都找不上。”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后半年,在精准扶贫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民利用项目资金和自发捐款,开始义务投工修路。
“郭家山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多,其中有一部分还成了远近有名的小包工头,懂技术,会施工,他们的积极参与为危房改造节约了大量资金。”麻家集镇宣教督导室负责人郭宝东介绍说。
走进村民杨花花的家,记者看到气派的大门上方悬挂着喜气吉祥的大红灯笼,杨花花正在院子里给新移植的盆花施肥浇水,铺着彩色地砖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说起现在的生活,杨花花自豪地说,“我们的村子青山绿水环境好,卫生干净心情好,晚上姐妹们还能在广场上跳跳舞,说笑说笑,一天的生活要比你们城里人还舒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富足起来的郭家山村民在外辛勤务工搞创收,在家立足优势兴产业。致富能人杨生禄等人引进了200多只羊,办起了养殖场和合作社,并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中药材、大蒜、百合等特色优势产业,向着共同实现小康的道路迈进。
郭家山人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传承。在村社路口,制作了醒目的“二十四孝图”;在文化广场悬挂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立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纪念碑。家家字画上墙,养花种草,他们还商量制定了村规民约。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至关重要。麻家集镇党委书记张俊生说:“我们坚持让村民小组组长站前台、当主角、唱大戏,动员引导群众积极投工、投资、投料,全过程参与、见证和监督危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使大伙儿在参与中得到实惠、受到教育,这是实施村民自治的生动实践,也是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有益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乡镇干部也没有做甩手掌柜,而是沉下身子做老百姓的算账员、讲解员、鼓劲员、贴心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盯着守着抓落实,确保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郭家山经验”也在相邻的宗丹村、漆家沟村、四沟村、土牌湾村等地开花结果。张俊生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们以郭家山为样板,在全镇8个村20个社同时展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参与农户达900多户。”
随着夏收陆续结束,村民们已经开始筹备一年一度的“拉扎节”了,一个喜庆丰收、美酒飘香的季节正在走来,一个“花儿”似海、锣鼓喧天的季节正在走来……
本报记者吕亚龙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纲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该县打造特色农业,种植了大面积的油菜。进入7月,流光溢彩的油菜花在蓝天白云青山间显得更加迷人,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
渭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