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前后定西籍青年学子的革命活动·安任山
安任山,原名安世徽,字猷轩。通渭县平襄镇安家川人,生于1891年。1900年始入本村私塾,1911年、1914年先后考入县高等小学堂、甘肃省立高等学堂(兰州第一中学前身)读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在预备班学习一年,后进入本科史学系学习。
在北大期间,他经常聆听革命先驱李大钊讲述史学思想史,受到很大启迪,初步接触了马列主义。1919年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1925年北大毕业后,在北洋军阀政府苏本如(当时为内务部主事)、丁剑秋(当时为国会议员)二人家中当家庭教师,目睹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和腐败,遂与李大钊住的苏联大使馆来往,和馆内工作的四川人、北大学生谢伯俞彼此熟悉了,并经谢介绍阅读了《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1925年下半年,由谢伯俞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李大钊、谢伯俞被反动政府逮捕,英勇就义。他在北京立不住脚,于是组织委派他回到甘肃活动,秘密工作。
安任山回到家乡通渭不久,受到兰州国民党党部工作的雒某和常某的陷害,遭到通缉。当时通渭县县长杨增润思想比较进步,有意庇护他,同乡人李香亭为县政府师爷,且有亲戚关系,得讯后从中周旋,暗中通知令其逃走,他销毁了所带密件,由同学李琛(曾任陇南清乡局局长)让侄儿李效纲领到静宁县四合乡姑母家隐藏。后经妻弟王世山护送,化装成回民,取道静宁、平凉、由宁夏再到北平,找到同乡人、国民革命军新编47军108师师长邢肇棠。由于邢的部队缩编不能容身,遂暂寄居邢的家中,任家庭教师。此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进行“清党”,到处一片白色恐怖。他的名字也就是这时由安世徽改为安任山的。形势稍缓和后,他离开邢家。经李翰园(甘谷人,解放后曾任甘肃省民政厅长)介绍到山东马鸿逵部下的一个团内当了书记官,从此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两年后,安任山离开山东到西安寻找进步人士,在潼关和税务局长张嘉猷(字慎夫、共产党员、通渭人)共事一年多。1933年经甘肃教育厅长杨修彦(北大时的同学)介绍到酒泉税务局工作。因职务不定,常流动在敦煌与安西之间。1934年他回到兰州,被兰州乡村师范校长周介臣(通渭人)聘任为教师。他给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对学生启发很大。“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又回到通渭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县督学、教育局局长、教育科科长,并积极和阎焕炜筹办中学。1939年通渭中学成立后,又兼任通渭中学教员,讲授历史课,以亲身经历,讲北京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英雄事迹,讲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光辉形象,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行为,给学生灌输民主救国的思想。
1944年,国民党县政府调安任山去西训团受训,因被告发为“共党分子”,不但西训团未去成,而且免去了县教育科长、通渭中学教员的职务。这时,他为掩护自己,便以信佛教为名,以研究书法、研究中医为寄托,闲居家中。在家中对子弟中有希望者,一直勉励其献身革命,经常以“只要矢志追求马列,跟共产党走,国家有希望,个人有前途”为训导。在他的影响下,其侄安宏图、安宏兴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中共党员。
1951年秋,他参加了通渭县各界人士代表大会。1952年,县人民政府通知他为县教育科副科长(未到职)、通渭县文化馆名誉馆长。1959年逝世。
新闻推荐
通渭公路段开展“学史力行·开新局·办实事”主题党(团)日活动
通渭讯为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4月2日,通渭公路段组织24名党员团员赴通...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