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虎下山后

定西日报 2020-09-24 23:53 大字

本报记者张莉芳

“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花了不到1万元。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祖祖辈辈却生活在山上,就是做梦也不敢梦到有这一天。”邱虎指着一应俱全的新家感慨地说,“现在什么都方便了”。

邱虎是通渭县马营镇邱家窑村的村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各种扶贫政策,现已脱贫。2019年9月,他们一家五口搬迁到大岘村,和乡亲们一起住上了新房子。与原来的旧村子相比,这里的新生活带来的不仅是变化,更多的是幸福。

从2018年开始,这座异地搬迁新村拔地而起,11户50名贫困群众搬迁到这里,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间等应有尽有。

挪了“穷窝”,还要拔“穷根”。

“我们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配套暖棚圈舍发展牛羊养殖,保障了搬迁农户产业发展。”大岘村村委会副主任田进来说。

邱虎是马营镇出了名的养殖户。“以前养牛,现在养羊,一辈子都和动物打交道!”邱虎说,以前担心搬迁后牛羊没地方养,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我们能想到的,政府考虑的比我们还周到。

在大岘村的正前方,一座食用菌棚正紧张而有序地施工,按计划年底就可竣工投产了。

在这个“家门口”的工厂里,村民从场地建设开始,就到这里打起了零工。

“一天收入100多元,等建好了,我还会在空闲之余来打零工,这样还能多一份打工收入。”邱虎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通渭县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765户13522人,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群众31户125人,累计投入资金8.21亿元。

为了让搬迁群众快速适应新的生活、融入新的环境,通渭县先后研究制定了《通渭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通渭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通渭县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补充办法》等制度措施,打通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增强后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思路。

“我们希望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帮扶引导,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把贫困户扶上马、再送一程,让更多的搬迁贫困群众通过勤劳奋斗实现脱贫。”通渭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定西市杨继柏同志简介

杨继柏,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甘肃会宁人,大学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983年参加工...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