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劲”小伙马金龙的带贫路

定西日报 2020-05-13 07:29 大字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王铭禹张智敏

最近,76岁的贫困户徐万余家中添了一头“牛宝宝”。驻村干部马金龙比老徐还要激动,“牛犊好比金元宝。牛生牛,钱滚钱,老徐家如期脱贫没问题。”马金龙说。

徐万余的家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目前,通渭仍是甘肃全省未脱贫的8个贫困县之一。

五年前,马金龙来到华川村担任驻村干部。那时,华川村既穷又脏。村民们脱贫斗志不强,也不看好这个“80后”大学生。

马金龙干劲十足,偏不信“邪”。他决定先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扫马路。“居住环境好了,大家的精神面貌一定会变样。”他说。

于是,马金龙带头打扫卫生,清理村中垃圾。村干部也跟着干了起来。时间久了,自发参与的村民也多了,随意扔垃圾的行为少了,小村庄干净多了。

进群众家门,听百姓心声。朝夕相处下,马金龙和村民打成一片。获得群众支持后,马金龙将工作重心投向产业发展。

华川村养牛历史悠久,但品种老化,村民缺乏技术,养殖效益低。

“嘴宽蹄圆、线条好的牛,吃得多,上膘快,出栏也快。”马金龙年纪不大,但谈起养牛,头头是道。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养牛“好把式”。从小耳濡目染,他深知养牛致富经的秘诀在于“一要成规模,二要品种好。”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项目环评征求意见稿已形成,现公开征

本项目环评征求意见稿已形成,现公开征求与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意见:项目概要:本项目位于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赤...

通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通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