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爱情酬唱

甘肃日报 2020-04-10 09:45 大字

通渭县创作的秦嘉徐淑故事连环画。

秦嘉《又报妻书》诗文石碑。

双流黄氏茹古斋校刊的《秦嘉徐淑诗文合钞》。

通渭县秦嘉徐淑公园一角。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长华

秦嘉,字士会。徐淑,秦嘉妻。均为东汉陇西郡平襄县(今甘肃定西市通渭县)人。秦嘉和徐淑,既是才貌双全、情投意合的夫妻,又是才德齐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人。夫妻都是诗人,这不仅在甘肃文学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

秦嘉徐淑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爱情诗篇,他们的诗歌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

秦嘉于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出生于今通渭县什川乡大湾村秦家坪,徐淑于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出生在今通渭县榜罗镇桃园村徐家窑。两人结婚后,两情欢洽,情深意笃。秦嘉于汉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被遴选为汉阳郡(郡治在今甘谷县)郡吏。徐淑也随夫居于郡所,但不久因病回家调养。后秦嘉任“上计吏”赴京都洛阳并留任黄门郎。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秦嘉跟随桓帝南巡,当年10月病逝于湖北津乡亭。徐淑“亲往扶柩而归”,安葬于故里。徐淑后力拒兄弟逼婚,以致“毁形不嫁”。由于哀恸过分,于延嘉九年(公元166年)溘然长逝,留下10岁的女儿。

族人乡邻都十分同情徐淑的遭遇,遂将其与夫合葬于今榜罗镇岔口村的秦家坪。据清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载,乾隆初年,有农人耕地时将其墓志碑掘起,又埋原处。此墓正是秦嘉夫妇的合葬处。清代康熙年间陇西士人吴之珽在《襄武人物志》中写道:“嘉或曰渭城人,今之通渭,汉襄武地云。”根据汉代郡国的变迁可知,今天的通渭县,在西汉初属于陇西郡;在汉武帝时属于天水郡;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之后,又属于汉阳郡,郡治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平襄为其县名。

在《襄武人物志》中,吴之珽称秦嘉为秦上掾。上掾,也称上计掾,是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何谓“上计”?按照汉代制度规定,每年末,地方郡国必须派员前往京城洛阳,向朝廷汇报政务,同时接受工作审计,此事正式名称叫作“上计”,陇西郡委派去“上计”的吏员中,就有秦嘉。

秦嘉、徐淑的应答组诗,应该就是写于秦嘉任“上计吏”赴京都洛阳并留任黄门郎期间。吴之珽评价说:“诸赠妇诗书,自出汉风。而徐淑者,亦名媛,所答与之相上下,盖嘉夫妇往来之词,足以感人矣。”

据《隋书·经籍志》和《俄藏敦煌文献》等史料记载,秦嘉和徐淑两人创作有数百首诗歌和数十篇散文,其中徐淑的作品结为《徐淑集》,存诗二百五十多首,后散佚。保存下来的散见于《玉台新咏》《艺文类聚》等典籍中。

秦嘉徐淑的诗歌感情深挚,凄婉动人,形象生动鲜明,语言平易流畅,音韵和谐铿锵,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岁届年终,汉阳郡派员前往京城洛阳,向朝廷汇报政务,去“上计”的吏员中,就有秦嘉。公务紧急,很快就要出发,秦嘉赶紧雇车去接徐淑,以期面别。他写信一封,说明情况,希望妻子立即乘车返回家中。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

不能养志,当给郡使。随俗顺时,僶俛当去。知所苦耳,未有瘳损。想念悒悒,劳心无已。当涉远路,趋走风尘。非志所慕,惨惨少乐。又计往还,将弥时节。念发同愿,意有迟迟。欲暂相见,有所嘱托。今遣车往,想必自力。

徐淑收到书信后,心里十分矛盾。本来夫妇分居,不免忧伤焦虑,得知夫君将要远赴京城出差,当然亟欲前往陇西,面别送行;但病情缠人,无法登车动身。她无奈只得回复一信,解释自己窘迫状况,说明难以前去会面,而痛苦忧伤的心情,唯有通过短短文字来表述于万一。诗中不仅以“仲尼执鞭”的典故鼓励丈夫竭力公务,而且表明自己“心愿东还,迫疾未宜”的抱憾心情。诗中写道:

知屈圭璋,应奉岁使。策名王府,观光上国。虽失高素浩然之业,亦是仲尼执鞭之操也。自初承问,心愿东还。迫疾未宜,抱叹而已。日月已尽,行有伴列。想严装已办,发迈在近。谁谓宋远?跂予望之;室迩人遐,我劳如何?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岩岩,而君是越,斯亦难矣。长路悠悠,而君是践;冰霜惨冽,而君是履;身非形影,何得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得同而不离?于是咏萱草之喻,以消两家之思;割今者之恨,以待将来之欢。今适乐土,优游京邑,观王都之壮丽,察天下之珍妙,得无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

其中“谁谓宋远?跂予望之”等句,将极度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她劝慰丈夫不要为暂时的离别而伤悲,放心地去异地工作。这些文字精致典雅,显示了作者的不凡笔力。同时徐淑又有诗一首奉寄: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这首诗继承了《楚辞》的表现形式,直白简约地表达了对丈夫纯朴、坚贞的爱情,是文学史上众口皆碑的优秀篇章。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文赋》),徐淑这首看上去不怎样“绮靡”,但是不能否认它“缘情”的性质,以及能够撼动读者心灵的感染力。

从诗的形体上说,徐淑这首可以算是五言体。但每句中间都有“兮”字,除去这个语气词“兮”字,全篇都是四言句,所以它实际上是四言诗的一种变化,或者是四言向五言诗的过渡形态。这种体式,在汉代文士诗歌中很少见,他们大部分写的是四言诗,也有少部分作五言诗,徐淑在这里的表现,不妨说是这位女诗人的一种创造吧。

秦嘉没有接来徐淑,只是收到她的一封回函、一首诗歌。捧读之下,他怎能不为之感动?爱妻是如此忠贞,如此多才,而在病躯拖累之下,她又如此无奈,如此悲伤。行程紧张,面别已经没有希望,他只有再作书函,作为行前告辞。他收起思绪万千,竟一口气写下一封信和三首诗,再寄给徐淑。

他的书信《重报妻书》写的是:

车还空返,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闲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自弹也。明镜可以见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

秦嘉的三首诗是: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晩。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寻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若不足。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河广无舟梁,道近隔邱陆。临陆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可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报足,贵用叙我情。

秦嘉留存下来这三首诗,情思醇厚深挚,感情细腻委婉,含蓄隽永,艺术表现相当圆熟,被文学史家称作是东汉文人五言诗趋于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秦嘉和徐淑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夫妻诗人”,近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评价二人的诗作:“絮叨衷情,如同对晤,明白如话,真实动人。”

明代通渭知县、四川举人张二南曾怀着钦佩之情,写成《平襄怀古》诗一首,其中“汉代上郡掾,秦嘉旧门阅。当年双鸳鸯,诗文俱秀发。离别天之涯,文翰勖名节。生时却金钗,死后葬同穴。扶得旅梓归,蠲生抱贞烈。明明鉴形镜,千载照冰雪。夫才共行芳,妇德与才埒。寂寂空山中,意得此山绝。”便是对这对夫妻诗人最恰切的评价。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认为:“秦嘉的《报妻书》三首是一组艺术成就较高的抒情诗,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之作。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期。”并认为:“《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报妻书》有相似之处。”

秦嘉和徐淑的诗歌从古到今一直受到诗论家和诗选家的称赞,均认为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唐代刘知已著《史通》评价:“观东汉一代贤明妇人,如秦嘉妻徐氏,动合礼仪,言成规矩,毁形不嫁,哀恸伤生,此则才德兼美者也。”

南朝·梁·钟嵘著《诗品》第一条“汉上计秦嘉、嘉妻徐淑”中评价:“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为五言者,不过数家,而妇人居二。徐淑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

明·胡应麟著《诗薮》称赞:“秦嘉夫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非他托兴可以比肩。”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第五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中更详细地举例评价了秦嘉对五言诗形成的贡献,最后说:“以整齐排偶的语言,写真挚深厚的感情,朴素自然中表明了文人学习五言诗的技巧已渐趋熟练。”

历朝历代还有大量称颂秦嘉徐淑的诗作,除清人杨芳灿《芙蓉山馆全集·诗抄》卷四中的《秦嘉村》长诗外,还有清人袁枚《题骆佩香〈秋灯课女图〉》诗之句:“佩香女史宾王族,对雪曾吟柳絮曲。嫁得才人渤海郎,秦嘉何幸逢徐淑。”

秦嘉徐淑诗文及生平简介被收入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唐·杜估著《通典》、南朝·徐陵撰《玉台新咏》、清·沈德潜著《古诗源》、唐·欧阳询著《艺文类聚》、唐·虞世南著《北堂书钞》、宋·李昉著《太平御览》、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俄藏敦煌文献》等数百种版本图书中。

2011年,通渭文史学者雷五洲从济南古籍拍卖中拍得一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岁次乙酉孟冬月双流黄氏茹古斋校刊”的《秦嘉徐淑诗文合钞》,收集二人诗歌比较齐全。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诗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秦嘉的赠妇诗是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徐淑的以爱情为主题的散文开了魏晋抒情小赋的先河,两人的互答诗文开了古代赠答诗体的先河。

新闻推荐

通渭“点对点”输送劳务工返岗就业

通渭讯(通讯员赵世军)日前,通渭县组织71名务工人员搭乘K4097次列车赴新疆“淘金”。这是该县今年组织开展的第12批“点...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