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剪纸 一“叶”一“面”总关情

兰州晚报 2020-01-22 07:16 大字

进入农历腊月,定西市通渭县制作年俗用品的艺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作为春节必备品的春叶、遮面等年俗用品,从制版、切纸、染色……整个过程全是手工活,其制作方式繁杂而原始,堪称传统技法的“活化石”。春节期间,当地人都会用传统的“春叶”和“遮面”等工艺品来装饰院落。

壹、春叶记录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通渭是农耕文化地区,当地人大都以耕读传家,至今很多人家的门匾上仍有“耕读第”三个大字。农历腊月三十,当地人会将春叶贴在房屋的每个椽头、门楣等高处,且以粘贴的多为最吉祥,也有来年丰收之意。

春页和遮面是通渭剪纸中古老独特的艺术品种,是由古代的“幡胜”演化而来。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徐陵《杂曲》中就有“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之句。直到目前,过年时通渭人家都还保留着这种只有通渭才有的古老习俗。与窗花、春联、爆竹、灯笼一起,呈现出“春叶换尽千家旧,彩灯照映万物新”的美好景观,烘托出过年时“千门共贴宜春图、万户同庆新佳节”的喜庆气氛。贴春叶、遮面、窗花的习俗从远古开始盛行,世代相传,一直保持到今天,这与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的精神生活不无关系,充分反映了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的心情,渗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春叶的纹样组成用夸张变形的古币钱为主题,一般贴于房檐椽头或门框上,象征着‘冬去春来盼丰年,春迎吉祥有钱花’,整个画面鲜艳夺目,迎合了年节喜庆时人们的心理,并巧妙地运用了自然花卉和几何纹样的结合,如富贵牡丹、五福捧寿、三仙、三友、四君子等,充分反映了人们渴望安居乐业的心情,渗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有的清新与典雅兼采,有的轻快与浑厚并蓄,有的古拙与丽巧相得益彰,有的粗犷与精致相映成趣。这种独特格调融合了‘花园式’的装饰景色,充分体现了简练中见丰富、质朴中寓精美的艺术风韵。”通渭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党文博介绍说。

贰、春叶是我的生活

12月24日,本报记者和党文博一起来到位于通渭县平襄镇宋堡村的刘胜余家。年已7旬的刘胜余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农历腊月,刘胜余就开始和家人忙着赶制春叶、遮面了。儿时,刘胜余就帮助父亲做各种纸活,如钉纸、配色等,耳濡目染,对古老的传统技艺谙熟于心。

“春叶、遮面是我们贴在屋外门头上的,上面写点吉祥话,装饰过年过节的喜庆。我从1977年开始制作春叶,现在也有42个年头了。每年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后半年一进入腊月全家人一直做这个,这是我的生活。”刘胜余说。他的面前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颜料以及他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40多种刀具。刘胜余说着,用笔蘸上颜料点在宣纸上,另一只套着橡胶手套的手指不停地按压,将颜料均匀地渗透到每一张宣纸上。毛笔点洇,手指压渗,轻重缓急之间,耍的是经验练就的诀窍。

刘胜余制作春叶的技艺,在通渭当地独树一帜。他在以前只有花形图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带有吉祥、祝福字样的品种;如“福”“禄”“寿”“喜”。他还采用套色点染技艺,让花鸟虫鱼更加生动鲜艳,并因此独成一派。刘胜余说,春叶、遮面的传入历史难有确切考据,据说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河南客商传人当地马营镇,随后融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形成自身特色,进而兴盛全县城乡。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古代一位通渭学子进京赶考不第,落魄而回。回来后根据他在京城的见闻,用纸仿制钱币,做成钱串,考生把春叶贴于屋檐,一个春叶刚好串成八两银子。

叁、春叶曾是一个村庄所有人的希望

腊八节刚过,一场新年的瑞雪把通渭大地装扮的银装素裹。这个时节,也是乡镇的集市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该县陇山镇石沟村车场社的人们将会把这些制作好的春页和遮面送往周边的各个集市换取收入。

“我们村60多户人,家家户户都制作门神、春叶、遮面。这是祖先留下来的手艺,传承上百年了。往前说,这门手艺能养家糊口的话,现在只是赚个零花。就拿制作木板门神来说,一个熟练的艺人一天最多能制作10对,做起来费时费力,加上没有印刷品好看,收入不高,村子里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做这个了。”村民张吉祥说。张吉祥每年购买3刀(300张)宣纸制作春叶和遮面。如果用1刀纸制作春叶,算上制版,敲打花形,染色需要5天。这5天时间里,他要从每天早上9时开始一直到凌晨才可以休息。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除了张吉祥说的费时、费力和受印刷品冲击之外,还有随着一些老艺人的不断离世,制作木板门神的一些传统技法也濒临失传。在村民张丑勤的记忆中,他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村子里有人制作木板门神了。应记者请求,张丑勤演示了门板门神的制作方法,也只是最简单的刷墨拓印。他说门神秦琼的盔甲上边有多少种色彩,现在知道的人也不多了。

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场社的木板门神将只能成为非遗,在博物馆里做“展品”了。

当地人张三喜手艺精湛,制作春叶、遮面技法娴熟。他说制作春叶一般会将纸张折成A4纸大小,四周打眼用纸钉固定。然后开始画春叶的雏形,大致宽5至6厘米,长36厘米。图案最上边为铜钱,中间是元宝,再下来是吉祥话语,下方的图案为铲币。图案画完后,艺人会拿木锤按图形,用大小不同的錾子依次敲打出镂空的铜钱、元宝、吉祥话语和铲币。

让张三喜引以为荣的是祖先传下来的这门手艺,是他所在村子周围的十里八乡属于独一无二。他说这门手艺的制作方法,都是祖先们手把手、口耳相传接代传承下来的,也是“护身”的手艺。就算在最差的情况下,这门手艺也能养家糊口,不至于让家人饿肚子,所以此前这门手艺只传男,不传女。

在通渭,人们将贴春叶、遮面作为一种辞旧迎新的习俗,以此迎祥纳福。“过去农村的老房子,所有的椽头都要贴春叶。现在的建筑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再怎么贴好像没有了以前的味道。”当地人何国斌说,尽管如此,还是有些老人和工艺美术爱好者喜欢春叶和遮面,看到时也会挑上一幅,装裱好收藏在家里。

党文博认为,春叶和遮面里包含的民俗,其实在今天并没有完全消失,其中的内容和寓意,就是现在人们拜年时说的那些吉祥话。而作为传承者,把那些老样式都记在脑子里,通过传承发扬,为人们守住这份独特的年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牛小亚文/图

新闻推荐

通渭立足品牌优势打造书画人才高地

通渭讯近年来,通渭县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按照建设“翰墨飘香?书画通渭”的发展思路,采取“建基地、聚...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