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线上线下齐发力 苹果产业促增收

定西日报 2019-11-24 07:29 大字

本报记者陈丽

2019年“双11”已经落幕,甘肃佳信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传来好消息:今年“双11”期间,该合作社共销售苹果14039箱,销售额超过了一百万元。

该合作社理事长李佳信说:“我们尝试用数字科技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搭上电子商务快车,通宵达旦地接单、包装、发运,在线上线下都做足了准备,希望通过“双11”的多种促销手段打响通渭苹果的品牌。”

“双11”期间,来自大山深处的通渭苹果不再在田间地头等待交售,而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缩短了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拉近消费者与原产地的距离,努力实现“从产品经济到品牌经济”的飞跃。

霜降至,苹果红。今年进入苹果采摘销售季以来,甘肃佳信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苹果园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棵棵果树上挂满了个大形正、颜色鲜亮的苹果,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客商们忙着验果、过称……到处呈现出一派硕果累累、喜获丰收的景象。

同时,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和广大果农通过发朋友圈、网上叫卖、为家乡苹果代言等方式为苹果找市场销路,通渭苹果掀起一股刷屏热浪,订单接踵而来。

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进一步整合了生产资源,增加了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该合作社102户股民尝到了“幸福果”的甜头,截至目前,已售出苹果40.2万公斤,其中电商19.6万公斤。

土地流转获租金、果园务工挣工资、年底分红得收益,比起“单打独斗”赚来的辛苦钱,合作社在苹果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使农民挣钱变得轻松许多,也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探索出了新路径。

该合作社坐落于通渭县陇川镇曹贾村,苹果种植面积达728亩,今年盛果期果园面积50亩。“去年我家的10亩苹果都挂果了,收益达到12万,我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曹贾村村民曹振兴以前是建档立卡户,现在以果为业,以果为荣,他兴高采烈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般栽60棵苹果树,一棵果树产量一般在400斤到500斤,一斤平均按一块钱算的话,也有两万多元。像今年这样的好收成真不多见,虽然价钱不如去年,但效益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来自河北省甘肃商会的杨先生是合作社的老主顾,今年他从早熟苹果上市就开始预订,已经订了两万多箱苹果,“通渭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的苹果还获取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凭证,吃起来肉质脆、汁液多、香味浓、口感脆甜,这么优质健康的苹果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说起通渭苹果,杨先生赞不绝口。

2018年,返乡大学生李佳信在通渭县陇川镇曹贾村、新林村流转500多亩连片田地成立甘肃佳信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周边农户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的形式带动新林、曹贾两村102户农户(其中50户为贫困户)规模化发展果品产业,建立果品产业示范基地,为贫困户培育长久增收见效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该合作社是曹贾村唯一一家以“党支部+合作社+人才+电商”的新型专业合作社,2019年被定西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同时入驻通渭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孵化示范基地。

“今年挂果面积增加了,预计产值达1500万元左右。不少村民靠种苹果建起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李佳信说,合作社依托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窗口,同时与北京天天艺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河北省甘肃商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苹果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四川、山东、浙江、福建等地。

近年来,通渭县结合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实际和果品产业发展需求,以陇川、鸡川、新景等乡镇为重点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通过进一步规范果品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实现了全县果品产业高产、绿色发展。苹果给通渭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果”“致富果”“幸福果”。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将来我想尝试开展苹果观光采摘活动,让大家聆听苹果故事,体验黄土风情,发展以苹果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获得“金山银山”。”李佳信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近日,通渭县平襄镇卫生院党支部组织党

近日,通渭县平襄镇卫生院党支部组织党员在中林村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孝老爱亲、向上向善”主题宣传活动。王童玲摄...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