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南宅子楹联书法赏析之十五 巴蜀关西联
□刘玉璞
本期对天水南宅子所藏一副清代名联进行赏析。之所以是名联,因为这副对联所赞颂的对象是天水、定西一带大名鼎鼎的清代牛树梅先生。此联为木质,正面呈竹节状,每联四节,每节三字,单副12字;黑底金字,落款以朱砂书写。对联的上下落款已残次不清,从近处细看,这些字迹是人为刮削破坏的,目前只有下联的几个字可辨识:“……同顿首拜颂”。推测毁坏落款的目的,是因为牛树梅名气大,知者甚多,此联有可能因为房屋拆除或后人保管不善等原因流落民间,藏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故意损毁。
巴蜀颂名臣,斯人不负苍生望;
关西传道统,夫子堪追汉儒贤。
楹联释义:
巴蜀的民众称颂牛树梅这样的贤臣,认为他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盼,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同时他在任时传扬儒家思想,使百姓明达知礼,他的品行就像汉代的大儒大贤一样被人颂扬。
牛树梅(1799-1882),字雪樵,号省斋,今定西市通渭县鸡川镇牛坡村人。牛树梅自幼性聪慧而喜读书。胸含志而多勤奋,作诗为文,语多惊人。12岁时,在《左传》书背题词:“太公钓于渭水之滨,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彼皆然矣,吾何为独不然?”13岁时作一春联:“今日鱼龙相杂,他年鸡凤各殊”。乡人称其气宇不凡,清嘉庆二十年,入巩昌府学就读。道光四年,应巩昌府试,选为贡生。十一年以第六名中举。后多次进京会试,二十一年中进士,历任四川省雅安、隆昌、彰明知县,资州、茂州直隶州知州,宁远知府等职。后升任四川按察使,署布政使衔。他作为一代循吏,被清廷屡次考评为“循良第一”,是一个真正视民如父母的“青天”。《清史稿·牛树梅传》称:他为“临民之官,以不扰民为第一要务”,他把恩师祁寯藻给他的“勤听断,少科派”当成为政的座右铭;且“决狱明慎,民隐无不达,咸爱戴之。”(《清史稿·牛树梅传》)他以民为本,实心实政,为民请命,为“当时第一好官”。在官之日,亲历四乡,咨询民间疾苦,抉求民隐,彰别是非,善良赖其扶持,顽梗渐以格化,风声所树,民俗为厚。当时四川百姓听说牛树梅出任蜀臬时奔走相告曰:“牛青天再至矣!”牛树梅作为封建士大夫,能够以民为本,不贪不腐,锐意改革,亲民爱民,实属难能可贵,让人肃然起敬!
同治十三年,牛树梅返回故里,致力于读书立说。虽然年近古稀,但好学如故。著有《省斋全集》12卷,《闻善录》4卷,都有刊本流行。另有《湑叶文存》和《牛氏家言》传世。平生酷爱各种典籍,搜集了大量图书,建有牛氏藏书楼一座(现已不存)。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已散失。残存部分解放后移存于省、县图书馆。
牛树梅晚年回籍后,彰明县民于数千里外送来寿木一副,他赠银80两,以资酬谢。但不久这些银两被退了回来。树梅感而作书:“窃思自以菲材作令,有何好处于民?且在彰仅二年,离彰已近二十年,何以得此厚报”……“今将原银仍交原差带回,或书院,或养济院,以添一滴之润,其心尚可稍安也。”牛树梅84岁时卒于家,四川各界共同撰此联表达对他的深深敬意和爱戴!
此联书法总体来说为楷书,阴刻,其间夹杂了行书甚至草书写法。清代楷书对联中夹杂行书的较多,但和草书混杂的还是比较少的。下联的“关”字是草书写法,全联只有这一个草书,但因为使用了楷书的笔法来写,因此放在全篇并不显得突兀。书写者已无法得知,从字体来看作者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书法整体风格出自“颜柳”,字里行间布局富有变化,既强调统一性,又力求避免雷同。如上联的“巴”字,里面的短竖写成了斜点,打破了对称性,更加具有活力;“苍”字因为笔画较多,处理不当会显得比较大,因此作者将上部之长捺改为一长点,解决了视觉误差的问题。其中,“苍、汉”二字借鉴了宋徽宗赵佶的写法,有出处,不为错。在这个问题上,近当代一些书家毫无道理的随意增减就值得商榷了!
■■■
新闻推荐
北方人喜食浆水饭,隔上一天两天,总要做一顿浆水饭吃吃,不然,就会没了食欲,连精神都会萎靡不振。好多人家就是这样,连吃几...
通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