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得“金银”富万民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6-13 01:00 大字

(接1版)

据了解,李家店乡为盘活闲置土地,发展金银花产业园,积极动员村民以闲置土地承包经营入股,引进企业,集中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采取村企联合、基地联建、产业连片、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实现年繁育种苗350万株,年产值1000万元;清凉沅公司投资410元,建设金银花加工烘干基地,日烘干鲜花16吨,可辐射带动种植面积3200亩,年产值2700万元;借鉴“三变”改革经验,与泰清园合作社合作,两年流转土地1800亩,加上农户自种的1200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3000亩,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打造十万亩基地

近年来,通渭县抢抓产业扶贫机遇,大力构建草畜、苹果、花椒、金银花“1+3”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打造“三个十万亩”产业扶贫工程,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金银花产业已成为通渭农民增收脱贫奔小康的又一新兴产业。

去年6月8日,通渭县金银花产业扶贫推进大会在李家店乡召开,县委书记邵志刚强调,加大推动全县金银花产业全链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努力把金银花产业培育成促进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的特色产业。

会议还举行了农村“三变”改革股金分红活动,通渭县泰清园合作社通过现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务提成三种带动分红模式,现场现金分红210万元,涉及153户农户和2740个劳务用工。

近三年,为发展金银花产业,通渭县投资6786.1万元,发放金融贷款909万元,吸纳社会资金4627万元。

“2018年,全县采摘鲜花477万公斤,产值达到4770万元;其中保底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农户达到4925户,5000元以上的达到300户,突破1万元的达到150户,有450户贫困户依靠金银花实现了稳定脱贫。”杜银川说。

国内医药界人士普遍认为,金银花集“药用经济型与水保生态型”于一身,有“国宝一枝花”之美誉,发展金银花产业,前景十分可观。

通渭县委、县政府先后2次组织考察团赴山东九间棚公司,对金银花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于2016年12月编制完成了《通渭县金银花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覆盖贫困户1.7万户7.8万人,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扶持组建合作社60家,配备烘干设备60台套,在县城工业新区建设精深加工厂1处。

同时,通渭县政府制定出台《通渭县2017年金银花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速产业发展。

2017年,通渭县政府与山东九间棚集团公司签订了《金银花产业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通渭县2017年金银花产业扶贫项目合同书》,大胆推广种植金银花,发展产业园基地,带动农户产业脱贫。

2018年6月,通渭县举办第一届金银花节,让金银花家喻户晓。

今年,在现有3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的基础上,通渭县安排产业资金3820.29万元,调运金银花种苗2807万株,新栽植金银花4.01万亩,使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

以通渭县清凉沅公司为核心,成立泰清园金银花农民专业联合社,下属8个专业合作社,建成标准示范基地11个6000亩,金银花产业初具规模。

在李家店乡,记者看到一排排大棚内金银花苗木长势喜人,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翟玉生高兴地说:“大规模发展产业,不能长期依靠山东苗木,必须培育本土苗木。公司流转李店村、黑石头村土地121亩,新建钢架结构连栋大棚2000平方米,塑料大棚180个,年产金银花种苗1400万株,彻底解决了本土化育苗问题,为全县金银花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闻推荐

麦秆作画 点草成金冉艺飞巧手绘制致富梦

□本报记者王谦虚麦秆,看似普通平凡的东西,经过一个女人的巧手,就能变成一幅幅精美的画。近日,记者在通渭艺飞...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