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旧貌换新颜 记通渭县常家河镇胜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宗钊
本报记者郭建设陈昕
远处山色空蒙,近处麦田郁葱,虫鸣已盛满这辽阔大地……六月,走进通渭县常家河镇胜义村,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整个人整颗心都是透亮透亮的。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村民口中的“老熟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宗钊。中等微胖身材,说一口不太地道的通渭方言,穿一双圆口布鞋,一身朴素打扮,笑容里浸着这个季节麦苗的青色。他的私家车停在村址院内,尘土覆盖。“在驻村帮扶的两年多时间里,它陪我跑了5万多公里路。”他语气淡淡憨憨笑着。
李宗钊是2017年3月16日从市委政策研究室选派到胜义村驻村帮扶的。那天,正好是他30岁的生日,他的驻村笔记上写着“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生日”。他介绍说,刚来那会儿,饮食、语言、水土等生活习性还是不太适应,但这些困难比起“如何把帮扶工作做好、村上的贫困户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实心实意用力帮扶。在李宗钊的手机里,存有400多户农户的电话号码、1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哪家缺技术、哪家缺劳力、哪家住危房,他都如数家珍。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同时,针对村党支部谋划发展、带贫能力不强和全村产业小、散、软等问题,他多次和村“两委”成员商议,理出了“立足资源优势、党员带头引领、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明晰了胜义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方向。
两年多来,李宗钊为胜义村先后争取到农光互补大棚项目,引进农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新修道路、文化广场,配套相关办公用品、健身器材、乐器、卫生洁具和热力空调等,为相对偏远的野岘、张坡、赵窑三个社安装路灯42盏……
要精准帮扶,了解群众的需求是关键。到村不久,李宗钊就带领队员逐户了解群众心声。
他没进村前,张进忠是村里的“钉子户”,因女儿精神残疾致贫,家徒四壁。那时的张进忠,对李宗钊的第一次入户,没留一点情面,直接把他堵在大门口,“入啥户?你们上面来的干部不就是做做样子吗?我看你能干个啥?”
如今,两年过去,还是张进忠,站在政府为他修建的易地搬迁新宅院里连连感激处处道谢:“李队对我实在太好了,是个大好人,不光帮我盖了新房,还把我的傻女子安顿就业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通渭讯通讯员史中兴近年来,通渭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夯实脱贫基础的重要举措,积...
通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通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