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孝好媳妇

定西日报 2019-05-27 00:00 大字

□史魁星

暑往寒来,又近年关。

长孙媳妇喜娃每次打扫堂屋的时候,看到挂在墙上的那块牌匾,就会想起爷爷来。

爷爷去世已经五个年头了,岁月的风雨没能冲淡爷爷在她心中的印记,就像这块匾,越擦越亮,历久弥新。

在喜娃刚被娶进这个家的时候,爷爷还耳聪目明,他走路大踏步,说话大嗓门,干起活来懂技术有门道,是务庄稼的老把式。在喜娃眼里,爷爷就跟书上看过的陈秉正一样,堪比劳动模范。

婆婆对老人的孝顺是村里出了名的,俗话说:马莲花儿双柯杈,娶来的媳妇子像阿家。这虽然是一句具有调侃意味的话,但它对于新媳妇而言,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个中滋味,难以言说。

爷爷倒是不苟言笑,他对长孙媳妇也是格外关爱,吃饭的时候会冲着喜娃拿筷子指点菜桌,不断招呼:“娃娃往近处坐,娃娃把菜夹上。”还问这问那,常常说一些有关喜娃娘家老辈人的故事,仿佛两家从很久以前就有了缘分,现在又亲上加亲了似的。

喜娃没见过自己的亲爷爷,听爷爷讲故事就更别提了,不曾想到了婆家,还能够享受到爷爷的疼爱,心里边一片温暖油然而生。

她爷爷长爷爷短地叫着,渐渐地,那种才过门新媳妇隐隐的孤独感慢慢消减,这个家正以朴实安详的姿势容纳着她,自己可不能把自己当外人。这样一想,喜娃不由得暗自嘲笑:都说女人是豌豆心,滚到哪儿哪儿停,还真是呢。

她已经爱上这个家了。

农村新过门的媳妇,有的人是娘家婆家两不顾,有的却是婆家娘家两头忙,喜娃就是这边干罢又去帮那边的乖乖女。

本来婆婆家繁重一些的体力活是不指望她干的,只要会做饭,能填自己的炕,早晚打扫打扫庭院,侍弄侍弄花草,那就是邻里眼中好媳妇的表现了。

喜娃还能缝缝补补,扎花刺绣,就更是没半点闲工夫。

在给自己洗衣服的时候,她总会把家里的人问个遍。丈夫的衣服自不必说,还有公婆的,小叔子、小姑子有需要清洗的衣服,她都收拾过来洗。别的人让洗或者不让洗喜娃也不强求,爷爷奶奶的衣服是必须要的,她会抱着爷爷的脚往下拽袜子,然后帮他洗脚,把老爷子拨弄得嘟碌碌打转。爷爷是从来不会生气的,还乐得直抹胡须打呵呵,经常夸耀喜娃的孝顺,说自己娶了个朗将(孝顺)孙媳妇。

家里没有一床厚实的棉被。在给爷爷拆洗被褥的时候,喜娃发现被套里尽装着烂棉花蛋蛋,已经很不保暖了。那一年,喜娃决定去新疆摘一趟棉花。

拾花工起程的日子,正是冬小麦播种的时候。沐沐细雨中,爷爷泪眼婆娑,特不愿意让孙媳妇去那么远的地方。他说新疆在过去那叫口外了,西出阳关无故人呐!远在天边上,自己会不会是再也见不到孙媳妇回来了?然后鼻涕一把泪一把,哭得跟孩子似的。

喜娃一边安慰爷爷要注意身体,把心放宽好好等她回来,一边自己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流,她连忙转身走开,再远远地回过头呼喊着让爷爷回去。

那一次,喜娃除挣了钱以外,还带了白花花的棉絮回来。十二条棉絮呢,那可是新疆上好的棉花,稀罕着呢。没摘过棉花的人怎晓得拾掇这些棉絮那真叫一个艰辛。

家里的铺盖一下子全变得松软松软,充足起来,爷爷乐得合不拢嘴,不住地叨念着说自己依侍孙媳妇着享福了。

不知道是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还是道听途说,爷爷老是说用钢磨磨成的面有铁或是啥啥了;压面机压的面条不香,吃上对身体不好。

一次,爷爷病了,别的饭都不想,就想吃喜娃的手擀面,喜娃心下窃喜,她连忙照做,等手擀面做好端到堂屋,爷爷吃了一口却说面不是手擀的,还叽叽咕咕埋怨喜娃骗他。

人常说:“人老变憨娃娃了”,有时候真让人哭笑不得。

这样,在下一次做饭的时候,喜娃就会把擀成的面饼从厨房案板上提溜起来,像顶盖头一样顶到堂屋给爷爷看,并高叫着:“爷爷,你看,我用手擀的面,大不,白不?”

于是爷爷很高兴,用满意的口吻连声说:“好好好,我的娃这一次是擀的。”

通过了爷爷的认可,喜娃又笑着将面提溜到厨房里去,切成面片下锅。这一顿,爷爷吃得舒坦,喜娃心里也宽慰了好一阵子。

对爷爷的孝顺不只是来自婆婆的耳濡目染,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日里,喜娃的悉心料理是爷爷最满意的。给爷爷喂药、喂饭,帮爷爷翻身清洗,她的耐心感动了目睹过她侍奉过程的所有亲朋,在乡间传为佳话。

有人曾问过喜娃一个近乎无聊的话题:天天端屎端尿的,臭很么?她平淡地回答说:“私心了不臭。”

是啊,孝心原来是自私的!孝与爱何其相似,它能面对一切幸与不幸的考验。

目前,让喜娃常常陷入追思的这块匾,是在爷爷去世的前一天,由乡干部敲锣打鼓送上门来的,上面烫有“通渭县首届百名好媳妇”几个金色大字。

当时爷爷瞅着它,徐徐说道:“养好儿子不如寻好媳妇子。我儿媳妇好,孙媳妇还好,这块匾咱能挂,咱配。”

新闻推荐

通渭法院督查指导义岗法庭相关工作

近日,通渭法院相关负责人一行到义岗人民法庭督察指导法庭扫黑除恶及相关工作。督察组通过实地查看、翻阅资料、与干...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