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铺富路 农民奔小康 通渭县大力推进梯田建设工作见闻

定西日报 2019-01-11 08:48 大字

通渭,曾是坡耕地占地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薄弱的农业基础,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贫困落后。“十沟九坡头,耕地滚了牛”“种一坡、收一车、打一斗、煮一锅”“上山一根尖担,两头两根草绳,早上去割麦,晚上不空回”“下寨沟,天爷上,天上挂不住佛爷”等都是上世纪通渭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

说起以前家里的坡耕地,马营镇华川村村民魏德海感慨万分,“那时候,我们完全是靠天吃饭,如果秋冬墒情不好,一到初春,猛烈的西北风不仅将土地表层的肥土全部刮跑,还将仅有的一点土壤水分一并带走,春季无法下种,秋收自然无望。更为糟糕的是,在夏秋两季,一下大雨,三面山上的泥水便铺天盖地奔涌下来,耕地又被山洪无情冲刷,路断田毁是常有的事。”

“当时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地修平,把路修通。”魏德海说。

群众所望的,就是政府要干的。面对县情实际,通渭县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支撑“三农”工作的基本功,从2006年开始,果敢提出“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战略,二次掀起梯田建设高潮。经过十多年的整山系、整流域推进梯田建设,全县梯田面积累计达到110多万亩,“田、水、路、林、村”得到综合治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探索出了一条“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奔小康”的新路子。

2006年,魏德海家依靠国家项目补助,把自家的25.6亩坡耕地都整修成了大块大块的梯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业收入也稳步增加。“原来,家里的20多亩坡耕地除了个别能用架子车拉送外,大多只能用担子担着来回跑;现在,每一块地的路都修好了,田间运送东西有农用车,(下转第二版)

通讯员赵世军

穿行于通渭县山乡原野的一座座山梁间极目远眺,层层梯田如“玉带”般把座座山头束紧,山间四通八达的农路似“银链”样把层层梯田串起,如链似带的梯田从山脚一直盘绕道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四季各显特色: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若环环白玉。

新闻推荐

唐晓明在省委巡视巡察整改落实情况汇报会上强调查找问题 分析原因 明确措施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

本报讯(记者王国军)1月3日下午,市委书记唐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巡视巡察整改落实情况汇报会。他强调,各县区要把巡视巡察问...

通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