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悌宜民”牛青天 “循良第一”汉儒贤清代第一循吏牛树梅

定西日报 2018-10-26 08:48 大字

牛树梅,字玉堂,号雪樵,通渭县鸡川镇牛坡村人。清朝道光辛丑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并署布政使衔。其为官政绩卓著,声名远扬,川人咸称“牛青天”。

牛树梅先后任隆昌、彰明、雅安等地知县、宁远知府,后任四川按察使和布政使等职。32年宦海沉浮,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成风化人,一直为当时官场和民间称颂。《清史稿?牛树梅传》评价他“决狱明慎,民隐无不达,咸爱戴之”,“临民之官,以不扰民为第一要务”,是清朝“第一循吏”。

时光荏苒,牛树梅名垂史册、德泽桑梓。为光大其廉洁为民之精神,鸡川镇为其立馆铸像,搜罗其著作家书、墓碑、朝珠诸物集于其馆,以飨慕名而至者;并举办廉政书画展,开设学廉馆,以昭其廉明,警示后人。今已俨然成为定西市一个极有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朱红霞牛小栋

诗书传家福祚长

牛氏满门俊采星驰

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牛家先世在明成化年间,从河南偃师调任甘肃通渭教官。牛树梅太高祖牛宽,知书达理,助人为乐,被称“牛大善人”。牛树梅曾祖牛星焕入邑庠后,百责俱萃,“外御强暴之迕,内开耕读之业”。伯祖父牛鲂,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中举人。祖父牛鲁为乾隆年间拔贡,官至凤县训导。牛树梅父亲牛作麟,邑庠生,一生以耕田教书为业。牛树梅少时家贫,随父耕田读书。幼读无灯火,尝日照香板,夜读映月。嘉庆二十年(1815),16岁的牛树梅入巩昌府府学,道光四年(1824)选为贡生,十一年(1831)32岁时以第六名的成绩中举。此后会试蹉跎,三赴京城,三次落第。期间,曾先后留京拜礼部梁省吾主事、赴略阳拜贾兰圃先生为师,并被贾兰圃留聘做了一段嘉陵书院山长。十七年(1837)落第后,到岷州文昌书院任山长。直至二十一年(1841)42岁时,牛树梅第四次参加会试,得中进士。

这种诗书传家的耕读家风,让牛氏一门人才辈出。清康熙至光绪间,牛氏一门就出了两个进士、两个举人、一个拔贡、八个贡生、三个监生、一个武生、两个廪生、两个增生、十九个庠生、二十四个处士,皆以诗书文章享誉当世,其影响波及甘、川、陕。民国以降,收录新编《通渭县志》等史志的牛氏后人达20多人,有成就者100余人,大多成为科技、教育、金融等领域的精英,为人所称赞。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也有“富不过三代”之说。牛氏一门四百年耕读传家,十世风雅,堪为陇上望族!正如赵畇所言:“向疑雪樵,朴诚肫挚,或得于天独厚,今而知有自来也。”可以说,是诗书传家的家风,铸就了牛树梅“大清第一循吏”的思想基础。

清正廉明牛青天

德政坊铭名臣高节

牛树梅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及第后,历任雅安县、隆昌县、彰明县知县,资州直隶州知州、宁远府知府。他奉行“勤听断,少科派”的为官之道,一心为民,清正廉明,在任期间“以不扰为治。决狱明慎,民隐无不达,咸爱戴之”。先后被“三朝帝师”祁隽藻和吏部尚书徐泽醇荐为“朴诚廉干”“循良第一”,更被四川百姓誉为“青天”。

在雅安,他限制高利盘剥,规定:“借账取息至多不过三分;要账须凭证理索,如有违者定要拘案严办,银钱照例充公,决不宽贷。”以此,他严厉惩处了一些巧取豪夺的乡绅土霸。

在隆昌,他对乘百姓诉讼而进行敲诈勒索的衙役进行了追查和处治,并制定规约,发布告示,约束役吏行为。当发现属吏有违规行为,他除了进行处罚外,还用一月内不吃肉、出入不用炮、行香不用乐、出行不用伞扇旗锣等方式进行自罚,属吏们深感内疚,乃至敬畏。他还关注民生,成立“恤嫠会”救济生活困难的寡妇。调离隆昌,士民为他建立德政坊、竖起德政碑。

在彰明,他整饬治安,同时兴办义学,教化民风,并设养济院,收容孤寡老人,深得民心,声名远扬,以致连邻县聚众劫道的何远富,也声称“不践彰明县一草一木”。后被困白鹤洞,遥呼曰:“须牛青天来,吾即出”。更为感人的是,牛树梅调离彰明时,百姓扶老携幼相送于道。

牛树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突出,官声远播。至今矗立在隆昌、彰明的两座“德政坊”,铭刻着牛树梅勤政爱民的美政懿行。

道光二十七年(1847),牛树梅升任资州知州。赴任后,一切公务他都亲自阅办,以防他人假公济私,从中作祟。历年积案,亲查明断;有民争讼,予以调解,劝以礼让。下乡体察民情时,轻车简从,自备车马饭食。他一面作《劝民语》《厘正风俗事》,集众宣讲,教育百姓,一面稽查税契,削减百姓负担,深受资州百姓拥戴。

道光三十年(1850),川督徐泽醇欣赏牛树梅,“下札委署宁远府”。牛树梅着手整顿铜务,“凡有可以体恤商炉之处,无不博采深思,力与调剂”。四川铜务,由此走上正轨,“人情大觉踊跃,歇手之户,或复欣然起办。”天有不测风云。在宁远府任上,一场地震将全城夷为平地,他和儿子牛恭玉也被压在废墟中,儿子被压死,“西昌一县,有数可稽者二万余人,两学教官俱死。”获救后牛树梅强忍失去爱子的巨大悲痛,拖着伤腿奋不顾身投身抗震救灾,安抚百姓,并拿出自己的俸银1500两安置灾民。四川百姓交口称赞“天留青天以劝善”,但牛树梅“自咎德薄,不能庇民,益修省。所以赈恤灾黎甚厚,民愈戴之。”故牛树梅在宁远地区遍结恩遇,宁远官民无不爱戴。

清咸丰元年(1851)牛树梅因父亲去世,辞官回乡守孝三年。咸丰三年朝廷礼部尚书(前任四川总督)徐泽醇,以牛树梅在四川各地任职“朴诚廉幹”,恭请圣旨诏牛树梅参陕甘总督舒兴阿军事。任职期间,牛树梅目睹清廷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败现实。为了洁身自好,遂以自己“老病”辞谢归田。

清咸丰八年(1858)湖北巡抚胡林翼和河南巡抚严谓春,先后以“以德任民”,“循良第一”入奏,两次推荐牛树梅入朝为官。但牛树梅借病力辞,拒不入朝。

同治元年,石达开带兵入川。湖北巡抚胡林翼、河南巡抚严树森等极力推荐,四川总督骆秉章及高延祜联署恭请,清廷破格擢拔牛树梅任四川按察使,“星夜催急”,让牛树梅“不必来京谢恩”,而直赴四川上任。四川百姓闻之,奔走相告曰:“牛青天再至矣!”

牛树梅任按察使后,常巡视各地,清理积案,平反冤狱,除奸惩顽,严束胥吏,会同属吏制定《书役规费章程》,明立规约,加以限制,他生性耿直,不容苟且,理狱断案,全凭是非曲直,对托情说项送礼行贿者严词拒绝,这样逐渐引起一些官绅的不满,以至受到各种攻讦,同时又与骆秉章发生龃龉。事源石达开被俘后,有一义子、年方十二、树梅以此子既非亲生,又未成年,按律可宽免,为此与骆发生争执,骆遂奏请内用。同治三年四月,得旨内调,加布政司衔,牛树梅以老病力辞,寓居成都,应新任总督吴棠之请,主讲成都锦江书院,凡六年,人称松斋先生。

成风化人传道统

讲学书院汉儒风范

牛树梅不仅是政绩卓著的名臣,同时又是有着深厚造诣的关陇理学大师。他学宗关洛,其理学思想渊源于河东学派,由薛瑄缔造,被段坚和周惠传到陇右,后经伏羌(今甘谷)巩介亭先生传于李南晖。其祖牛星焕与李南晖同师承王希旦,二人对关中李颙及其《二曲集》特别推崇。牛星焕传之牛作麟,牛树梅师承其父牛作麟。

牛树梅时值西学东渐之际,但他坚持主张“修道以仁”,提出养量、体心的修道方法,在实学实用中达到心性完美、“主一无适”之境界。他认为:“仁者,真心也。心到真处,便有悲恻之意。凡良心笃厚之人,尽道自易,故曰修道以仁。”牛树梅“仁者,真心也”的阐释,并不合于朱熹的“存天理”学说,而是从“仁”的生命本源“不忍”之心中发挥出来,即孟子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真心”之说,改变了朱熹“存灭”对立的思想,是对孔子“仁”学思想新的发挥。牛树梅进一步以为,“我辈终身读书,所谓格者何在?所谓致者何在?要格致到是非不淆。地位程期何在?其真正不淆者,大概仍是本然之良心,皭然不昧之良心也。”世间不识一字之人,剧场观戏,遇忠孝节义等事,能使愚夫愚妇一齐下泪,此岂由学识而能之哉?因此,要真正识仁兴仁,要从“天之与我”之本性发现,但人为私心浮气所蔽,不自认得。

作为一代理学大师,牛树梅一贯重视加强文教。彰明县试,见童生携持桌凳之难,创修考棚于署左,并补修书院,延贤者主之。改变地方恶俗,如彰俗“染寒瘟病死者皆不葬,置野外”,牛树梅到任即恺切晓谕,并面饬乡保,限一月毕埋。若实在无主者,报官给葬也。于是,累累枯骸,得免暴露,民人百姓,得免瘟疫散布。罢官后,于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四年,主讲锦江书院。期间牛树梅为振兴书院、传承学术做了很多规定。其中《谕诸生》《书院宜戒各条》《书院应行各条》《士说》《风气说》《举业辨惑说》《书院示》等学规,从戒暄饮、戒赌博、戒吃食鸦片、戒晏起等方面,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良好士行从“非礼勿视”的躬行实践中得来。同时,在扶持生徒良好的操行方面,牛树梅根据自己的体会,做出了《书院应行各条》,他认为“学贵务本”,应“敛身端坐,壹志凝神,字字句句都向自己身心上体贴”,不应以应试之时文,即八股文上下功夫。同时,他推荐当时的鸿儒饶拱辰、邓伯召、涂子静等到书院讲学,四川学风一时大盛。

牛树梅对关陇学派的传承,受其父亲影响,对关中李颙及其《二曲集》特别推崇,为此他在成都主持镌刻了《二曲集》,并将李颙“格物致知”的“物”扩展到“礼乐兵刑、赋役农屯”等实用学问,逐渐自成体系,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实学”传播体系,在甘陕、四川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儒生们孜孜不倦宣扬的烈女贞操事,牛树梅更是反对,并身体力行之。他认为大圣人本天理,准人情,乃至当不易之定论,可以息从来议礼者之分歧,不可以断章取义,残害生命。牛树梅自身经历过两次丧妻之痛,但是,其妻均为非正常死亡,按照本地习俗,她们因生育死亡,不得进入祖墓。牛树梅认为此亦不和“圣人制礼,息本忠正”的法门。故牛树梅在《遥祭王氏文》中,对难产死去的爱妻沉重地许诺:“我终不忍百年之后,弃汝于异境也。他年回家,拟将移葬汝于牛氏之土,尚无以为恨”。

名垂青史后人仰

大德懿范泽被桑梓

同治十三年,牛树梅辞川返里。其平生酷爱各种典籍,搜集了大量图书,建有牛氏藏书楼一座。虽年已古稀,仍笔耕不辍。著有《省斋文集》十二卷、《闻善录》四卷、《湑叶文存》六卷;未付梓者有《周易探源》《海国天域杂述》《幽风图》《雪樵诗存》等。诗文之余,常荷锄挑水,于村前村后遍植槐柳,享田园之乐。

牛树梅作为封建士大夫,始终以民为本,不贪不腐,革除弊政,亲民爱民,实有古之名臣风范,终为百姓爱戴。在通渭期间,彰明县民感其恩德,曾于数千里外送来寿木一副,他赠银80两,以资酬谢。但不久这些银两便被退回。牛树梅感而作书:“窃思自以菲材作令,有何好处于民?且在彰仅二年,离彰已近二十年,何以得此厚报”“今将原银仍交原差带回,或书院,或养济院,以添一滴之润,其心尚可稍安也。”其爱民为民之心,昭昭如月。

牛树梅八十四岁卒于家。延旨“从祀名宦祠,事迹编入循吏传”。各地送挽联挽幛千余幅。锦江书院挽联为:“巴蜀颂名臣,斯人不负苍生望;关西传道统,夫子堪称汉儒贤。”

由于牛树梅为官清正,当时被称作“牛青天”。有关他的故事,在四川民间广为流传,书场甚至有说《牛公案》者。至今在四川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及博物馆,都留有较多匾额题记和墨迹。

作为一代循吏,牛树梅被清廷屡次考评为“循良第一”,是一个真正视民如父母的“青天”。《清史稿?牛树梅传》称:他为“临民之官,以不扰民为第一要务”,且“决狱明慎,民隐无不达,咸爱戴之。”

1936年,当徐海东率领的红军战士经过牛家坡牛青天故里,许多四川、湖南的战士都不进牛家祖屋而是在屋檐下冒雨过夜,以示对这位满清循吏的尊敬。

“如今在全国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之际,挖掘牛树梅身上清正廉洁、爱民为民的精神元素,无疑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教育意义的。”通渭鸡川镇党委书记廉国斌说。

2018年8月牛树梅纪念馆成立,旁边还建起了学廉馆,一个以牛树梅精神为源头的廉政教育基地已初具规模。“纪念馆建成后,已接待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参观三次,大家对牛树梅清正廉洁的精神极为钦佩。”廉国斌说,纪念“一代循吏”牛树梅,就是为了弘扬勤政廉政爱民精神,宣传优良家风家训,倡导修身立德正能量,传递崇廉尚洁理念,营造“清廉通渭”的浓郁文化氛围。

纪念馆后,有牛树梅手植桑树一株。据说是同治十三年牛树梅返回故里之际,临行时锦江书院学生随手折门前桑枝赠以遮阳之用。不料,行至故里,桑枝鲜嫩依旧,念及旧情,遂手植于园。悠悠岁月,几经沧桑,桑树依旧枝繁叶茂。这不就是牛树梅之精神写照吗?斯人虽逝,风范长存,高行懿德,尤泽桑梓。

新闻推荐

通渭县疾控中心召开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推进会

日前,通渭县疾控中心召开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工作推进会。会上,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通报了2016—20...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