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有实招 精准帮扶出成效 通渭县驻福清市劳务工作站工作掠影

定西日报 2018-10-08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王谦虚

2018年3月9日晚,福清市就业中心与通渭县驻福清市劳务工作站工作人员在福州火车站接到了第一批来自通渭县的95名务工人员。通渭县北城铺乡的芦小同报名到祥兴(福建)箱包集团有限公司务工,“我听说去年县上组织好多人在福清市打工,报名去祥兴(福建)箱包的人还不少,今年我也来打工赚钱,食宿免费,工作稳定,劳动强度也没有那么大,只要勤快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的工资,福清市政府还有补贴,很多老乡都乐意来到福清市工作和生活。”芦小同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在福清、通渭两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福清市人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通渭县驻福清市劳务工作站把促进通渭县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积极组织通渭籍劳动力到福清市务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多元化运作的机制,助力东西部扶贫协作更上新台阶,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脱贫。截至目前,通渭县驻福清市劳务工作站接收通渭籍务工人员8批492人,其中工作满三个月的务工人员达到321人,已超额完成全年劳务协作任务。

定措施暖人心推动劳务创收促脱贫

福清市地处东南沿海,通渭县位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东西差异较大,有些来融务工人员在饮食、气候、人文、沟通交流等方面有诸多不适应。为了让通渭籍贫困劳动力“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今年,通渭县驻福清市劳务工作站开展“一接二调三稳”的服务措施,即“123”模式:一接,每批来融务工人员由驻站人员去福州火车站接站;二调,对企业不满意的或者对岗位不适应的两种情况进行重新安置调整;三稳,帮助协调解决务工人员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下企业回访谈心交流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来融务工人员发放《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通过贴心服务,力争实现“输出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为了供孩子上大学,我今年3月份来到福清市打工,原本想着人生地不熟的,心里还有点忐忑,结果到福清市后,有人专门接站,什么都替我安排好了,自己都不用操心了。”杨海洲笑着说。杨海洲的儿子今年在北京上大学二年级,学费加上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第一年没有申请到助学贷款。得知杨海洲的情况后,通渭县驻福清市劳务工作站驻站人员帮忙协调通渭县教体局申请贷款,8月底贷款申请成功。“贷款申请上了,孩子去学校了,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我心里也踏实了,在福清市将一直干到年底。”杨海洲说。

来自通渭县马营镇的韩建新由于年龄大、不识字,4月份报名时推荐到鸿生集团上班,后来由于工作不适应提出重新安置,劳务站工作人员又协调联系祥兴箱包、洪良染织等企业,最后由日新塑胶公司接收了他。“在家乡我只有去工地打零工,工作辛苦还时断时续。(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月饼这样吃就违反纪律了

漫画韦荣景中秋佳节就要到了,有人开始“纠结”:别人送月饼,到底收不收?单位发月饼,到底行不行?单位买月饼,到底可不可以找下属单...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