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谋福祉 强基固本助脱贫 记通渭县寺子川乡董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金龙

定西日报 2018-08-20 09:02 大字

本报记者王进学

说起通渭县寺子川乡董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金龙,村民们个个交口称赞。

陈湾社的社长陈尚文是个标准的“炮筒子”。2017年9月,王金龙刚到董山村组织召开乡村社干部第一次碰头会的时候,陈尚文就在会上说了句“都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到时候屁股一拍就走了,还给我们村当什么帮扶队长和第一书记?”听到这样的话,王金龙当场表态:“老陈,你放心,董山村不脱贫,我不走。我要干出个样子,要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经过一年的真帮实扶,陈尚文现在一提到王金龙,就赞不绝口,说见过的干部当中他最佩服王队长。

去年9月,王金龙由常河镇合并村调整到寺子川乡董山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帮扶工作中,他紧盯贫困村贫困户需求“短板”,不断完善帮扶思路,凝聚帮扶合力,创新帮扶方式,真帮实扶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董山村斩断穷根夯实了基础。

绘制脱贫“路线图”

董山村位于寺子川乡北部,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86人,贫困面为41.6%。面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村情,王金龙没有丝毫胆怯,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成员,迅速开展工作。

刘埂社的村民刘宗义笑呵呵地说:“王队长和咱们的乡下娃娃一样,那天在我家召开刘埂社村民小组会议,打盘盘腿在土炕上一坐,罐罐茶一喝,瞬间就和我们老社员拉上了家常。我说现在的生活比起以前好了很多,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把通我们社的这半截路硬化就好了。王队长当场拍板,说这个事情,他立马和乡党委及自己的派出单位沟通,尽量办成。”如今,刘埂、周湾、上沟三社共计6.45公里的道路纳入了县交通局项目库。

通过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王金龙制定了《董山村村级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了帮扶措施和脱贫目标,为实现全面脱贫绘制了“路线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董山村贫困面下降到了28.81%。

创新扶贫新模式

在走访过程中,王金龙发现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次召开村“两委”会议时,他提出这些问题,村支部书记陈亚雄当场有点下不来台。

“王队长、王书记,(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长安大学 “四位一体”书写资助育人的奋进诗篇

本报记者吕扬实习生曹雅婷长安大学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资助育人全...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