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艺术家张效良:一支烙笔绘丹青本报记者 王谦虚 王国军

定西日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通渭县平襄镇南街仓巷22号,一个简单的工作室,张效良正在纤维板上创作烙画《三马图》。一个不大的展厅里,摆满了《四条屏山水图》《桃源图》《十六罗汉图》《牧马图》《喜鹊闹梅》《梅兰竹菊》《荷塘情趣》等烙画作品,古朴典雅,画面精美。

不用笔墨,不用宣纸,一支烙笔,一块纤维板,张效良就能创作出精美绝伦的画卷。

今年55岁的张效良是通渭县平襄镇人,自幼喜爱绘画,早年师从刘俊琪、张守忠二位老师学习素描国画。高中毕业后,张效良参军。在部队,张效良也没有放弃对绘画的执著和热爱,只要有空闲,他总是拿起画笔作画。复员后,张效良为生计四处奔波,对绘画的热爱却一直藏在他心中。

1998年,张效良在画廊看到通渭县工艺美术老师姜效忠创作烙画,从此便对烙画“一见钟情”。于是,他开始跟着姜效忠学烙画。

张效良酷爱烙画,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开始作画,多年来坚持不懈。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刚开始,他在红榉板上创作烙画。在创作过程中,张效良发现在红榉板上创作出的烙画效果并不理想,时间一长,烙画就会褪色,不能长久保存。于是,他又选用纤维板。

创作烙画,首先要构图、拓稿。张效良将选定好的画稿用铅笔复写到裁好的纤维板上,然后用一支锥形笔头的电烙笔勾线。线条勾好后,再用笔头较粗的电烙笔烙制。

“线条要勾得苍劲有力,流畅圆润而富于变化。”张效良说,线条的深浅、画面的虚实正是在温度的变化、力度的重轻、速度的快慢中体现出来的。

烙为笔,痕为墨。一支简单的烙笔,在张效良的手里,一切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动物的毛根根分明,栩栩如生;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眼睛传神;花木枝叶扶疏,仿佛在风中荡漾;山朗润,水微漾。

观赏张效良的烙画作品,画面呈深浅褐色,古雅怀旧,流畅奔放,意境幽远,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十多年的烙画艺术创作,张效良将烙画制作艺术和传统绘画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和细笔为主,并融合了素描的艺术风格。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蕴含着新时代的气息,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张效良除了在纤维板上烙画,还在葫芦上烙画。他的葫芦烫画以画面精致、细腻见长。张效良说:“在葫芦上烙画,要完全按照技法来烙画,才能做出完美的作品,比在纤维板上烙画难度更高。”

如今,张效良是通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烙画”代表性传承人。他说:“追求梦想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是我热爱烙画,这些年的坚持是值得的。”

新闻推荐

通渭开展非煤矿山企业生态环境恢复专项整治

通渭讯(通讯员祁向东)近日,通渭县决定利用20天时间对全县范围内的非煤矿山企业生态恢复工作进行专项整治。整...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