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重教家庭和美 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记全省首届文明家庭周淑梅家庭

定西日报 2018-04-29 08:15 大字

在通渭县寺子乡大营村梨树社,有一个普通的农村四口之家,夫妻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家庭和睦乐融融;儿女勤奋刻苦,学业有成,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这就是荣获2015年定西市“最美家庭”、2016年甘肃省“最美家庭”、2016年度甘肃省“最美教子有方家庭”并荣获首届甘肃省文明家庭的周淑梅家庭。

30年风风雨雨,周淑梅一家用实际行动向人们阐释了文明家庭的内涵。

本报记者王谦虚王国军

勤俭持家夫妻共奏和谐曲

1986年,22岁的周淑梅嫁给了当时在靖远矿务局红会一矿当合同工人的李昌辉。刚结婚时,生活条件艰苦,缺衣少食,丈夫常年在外,周淑梅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家务农,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周淑梅肩上。

白天,周淑梅忙碌在田间地头;夜晚,周淑梅在灯下缝缝补补。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周淑梅一个人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家里种地多,只小麦就有14亩,还有其他庄稼。周淑梅一个人播种、收割、打碾。有些农活一个人干不了,周淑梅就和邻居搭伙帮工。周淑梅干活既快又好,自己家的农作物收割完毕了,她还要跑到附近村庄当“麦客”,赚点零钱补贴家用。

刚分家时,家里一贫如洗,房屋破旧不堪,上漏下湿。“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炕上到处是水,我和孩子连睡的地方都没有。”周淑梅说。孩子没有衣服穿,她就将大人穿过的旧衣服重新裁剪改小后给两个孩子穿。

为了住上不漏雨的新房子,1994年,周淑梅竭尽全力,给家里盖了一间新房。

为了节省费用,只要是自己能干的事,周淑梅绝不叫工匠。没有自来水,周淑梅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挑着水桶到山底的泉里去挑水,一直干到深夜两点才睡。周淑梅没日没夜地干,看着新房一点一点建筑起来,她喜在眉梢,乐在心头。“盖了一间房,她从山泉里挑了一千担水!”丈夫李昌辉笑着说。

为了改善生计,1997年,从煤矿下岗后的李昌辉在村口开了一间百货小卖部,一边务农,一边做小生意。

周淑梅和丈夫精打细算过日子,尽管收入微薄,但周淑梅总是把家打理得整整齐齐。一个简单朴素的家,经过周淑梅的“巧手”,就变得格外温馨。

走进周淑梅家,只见四合院子里明堂堂的,各个屋檐角落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堆放一件杂物;院子中间有一个小花园,搭着葡萄藤架,正房门前养着几盆花。站在绿树映衬着的这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让人一下子舒展开了身心。走进房间,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上面盖着周淑梅绣的被巾;床单铺得平展展的,桌子上的小零件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件家具都擦得锃亮,地上干净得连一根头发丝都看不见。

周淑梅说:“我天生爱干净。孩子小的时候,尽管穿的衣服很旧,但是我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

结婚30年来,周淑梅和丈夫从未红过脸吵过架。在生活中他们相互照顾和扶持,即使再艰苦也很少闹矛盾。遇到意见不统一时,夫妻俩总会坐下来沟通、交流,直到意见达成一致。“我们俩什么事总会想到一起,好像是一个人。”周淑梅笑着说。

重视教育农家院里出博士

周淑梅不但会持家,还会教子。

周淑梅夫妻俩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自强、朴素、节俭的习惯。

周淑梅也非常重视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在生活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上,周淑梅深知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她经常对儿女说:“你们要好好珍惜上学的机会,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山沟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时候,经济拮据,没有免学杂费,两个孩子每个学期七八百元的学杂费成了周淑梅夫妇最大的“难肠事”。“为了筹借孩子的学杂费,我不知道哭过多少回,有时哭得眼睛肿了,第二天连地都不能耕。”周淑梅说。

可是,再苦再累,周淑梅都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她说:“我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上学。”

令周淑梅夫妇欣慰的是两个孩子没有辜负他们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待,一个比一个优秀。

2007年,儿子李磊以高出一本线49分的成绩考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在读期间,李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曾先后担任班级班长、学院团委副书记、学院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等职务,并多次获得奖学金。他牢记父母教诲,自立自强,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李磊以优异的成绩和刻苦上进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曾先后荣获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毕业生等称号。2011年,李磊又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3年,李磊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李磊说:“父母是我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他们节俭勤劳的美德,是我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女儿李娟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北师范大学。在校期间,李娟学习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李娟如今也找到了工作,在兰州上班。

两个孩子学业有成,让周淑梅夫妇感到莫大的安慰。“两个孩子争气,也从不乱花一分钱。”周淑梅笑着说。

说起周淑梅一家,村里人个个都翘起大拇指。如今周淑梅一家成了村里的榜样。大家都自觉学习周淑梅夫妇的勤俭持家、宽厚待人,学习李磊和李娟的自立自强、刻苦勤奋。勤俭重教,已在这里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甘肃名牌产品(51个)序号

□甘肃名牌产品(51个)序号获证企业获证产品获证时间有效期1甘肃银财管道有限公司银财牌聚乙烯PVC/PE管道及配件2017年3年2甘肃顾地塑胶有限公司顾地牌新农村厕所用聚乙烯(PE)化粪池2017年3年...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