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患者为先 业界典范——甘肃省名中医孙钧其人其事□ 本报通讯员 马真金

定西日报 2017-10-27 08:14 大字

十月金秋,陇原大地新一轮医改遍地开花,各级医院彻底告别了“以药养医”的局面,广大人民群众希望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愿望,正在跨越最后一公里。在政府大力推动的“名医、名科、名院”的项目建设中,定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孙钧同志以患者为先,带领感染性疾病科,以老百姓的口碑树立起了业界典范。

孙钧医生系甘肃省肝病、传染病知名专家,定西市肝病、传染病学科带头人,现任甘肃省传染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定西市抗癌学会常务理事,定西市医学会肝病?感染性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擅长各种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以及常见季节病、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从事临床工作35年,接诊患者数十万人次。由其带领的定西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现已是拥有中级医护人才5人,副高级以上专家6人,年均门诊量2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千人次的市级重点学科、定西市名科。

去年通渭县一位乙肝肝硬化患者,在兰州某大医院寻求住院时,碰到了一位不知面的医生,当说明情况后该医生告诉他:“赶快回去吧,能治你病的专家就在你的家门口,他就是定西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孙钧主任”。于是,他返回定西,在市医院感染科找到了孙钧主任,经孙主任诊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现已能正常下地干农活。漳县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因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腹水并肝昏迷,被省某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家属慕名转到市医院感染科,在孙钧的精心救治下,腹水消失了,肝功恢复到了代偿期,随诊3年,病情进一步好转。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学术方面,他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西并重”“辨证施治,汤药第一”的思想。在《中医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80余篇;出版科普专著3部;主持完成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2项;获地厅级科技进步成果奖10余项。其中,“试论乙型肝炎的辨病和辨证”“试论肝者罢极之本”“耐药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思路”等论著,被国内学者广泛引用。近年来,针对当今世界性难治病之一的耐药肺结核,他从中医理论出发,提出了“毒、痰、燥、淤”四大机理,以甘肃漳县产的“沙棘果”为君药,研制出了“复方沙棘黄精颗粒”,临床有效率达84%。

其次,他善于运用中医温病学方法诊治传染病。譬如:从“湿温”论治乙肝,认为乙肝的传变符合湿热病邪由表及里、由上焦传至中、下焦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表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故采取了分期与分型相结合的方法;以温病学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遵循“上清、中消、下攻”的原则,常以“三仁汤”化裁治疗无症状乙肝患者,疗效显著;尤其,他还认为传统的“阳黄”“阴黄”理论已滞后于肝炎的现代临床实际,因此专门为此立项开展科研,发表论文,补充了“急黄”和“瘀黄”的新理论。2009年一种新型甲型流感席卷全球,定西亦非例外。他根据地域气候等特点,从“风温”角度采用卫气营血辨证,以辛凉清解、清气祛邪。当时定西的“甲流”人满为患,患者在孙钧指导下以中医中药治疗,全部痊愈。他的中医组方突出君、臣、佐、使,味数不多,价格便宜,疗效独到,深得患者信赖。

为了满足当地对医疗服务的需要以及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如今的感染科常年开设了肝病、脂肪肝、结核病等专病、专科门诊。尤其近年来随着医院加入兰大二院医疗集团后,感染科的医疗技术水平更是有了明显提升,目前除了能开展肝炎系列、肝自免性抗体、丙肝RNA及基因分型、TB-IGRA等实验室现代化检测项目外,还能开展电脑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电脑结肠透析、肝脏瞬时弹性仪等尖端诊疗技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相信,在医改的浪潮中,孙钧同志会继续发挥他的名医效应,带领他的团队在创建名院的征程中凸显名科的作用,为定西市传染病和肝病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更积极的贡献。

新闻推荐

通渭县纪委“1+6”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通渭讯(通讯员赵世军苟晓龙)今年以来,通渭县纪委建立“1+6”监督检查工作机制,聚焦干部作风、***、惠农政策落实等重点工作,进行全方位、零死角监督检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进全面...

通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通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