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渭:从书画大县到书画强县宝兰高铁沿线城市媒体宣传联盟采访团抵达定西市

宝鸡日报 2017-09-14 17:42 大字

本报定西电定西市通渭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近年来,通渭县深入推进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抱团”发展,形成中华书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典范。宝兰高铁开通后,通渭有了高铁站,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9月 12日,宝兰高铁沿线城市媒体宣传联盟采访团走进通渭,感受从“书画大县”到“书画强县”的变化。

通渭人崇尚耕读,不少农民既是庄稼把式,又是书画艺人,形成了“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种砚田”的独特“通渭现象”。通渭县注重书画人才培养,成立县文联、书协、美协、书画院、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整合资源,搭建书画技艺培训平台,常态化开展书画艺术学习交流活动,全力构筑书画人才高地。

记者在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看到,这里的展厅中,油画、国画和各种书法作品随处可见,既有名家名作,也有全国各地书画爱好者选送的作品。记者了解到,该书画村是通渭县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的重要载体,依托 1万多人的书画创作和经纪人队伍,旨在衔接国内著名的书画名家和书画市场,最终目标是建设全国知名书画交流会展中心、全国知名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和全国知名书画人才培训基地。目前,该书画村已入驻画廊、文化小微企业、全国书画名家创作室等近 200家,还为600名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周边 60户 300人实现稳定脱贫,吸引省内外书画经营者、爱好者 100余万人(次)前来开展书画交流交易活动,年均书画交易额达到 20多亿元,为通渭书画市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与此同时,通渭县还力推书画教育进校园。记者在通渭县文庙街小学看到,这里有专门的书画教育工作组和书画专用教室,在教学楼、综合楼等合适的位置还有具有书画特色的艺术橱窗、文化长廊及艺术展厅,教室也都开辟了书画专栏。此外,通渭县还邀请名家走进来,送本地书画爱好者走出去,形成了一条具有通渭特色的文化兴县之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该县已拥有书画经纪人2600多人,书画创作人员 1.3万多人,其中中国美协会员 5人、中国书协会员 40人,省美协会员 83人、省书协会员 96人。本报记者张家旗

新闻推荐

通渭悦心,浓浓卷香飘全国

■本报记者吕瑞芳王霞飞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9月12日,宝兰沿线媒体联盟记者团来到定西市通渭县悦心国际书画村,精彩绝伦的书画作品、独具匠心的书画工作室,无不令参观者叹...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