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勇做致富路上“带头人” ——记市“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曹志强

定西日报 2017-09-02 08:11 大字

■本报记者文举

“作为一名市上选派的‘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我时时刻刻都想着要把这几十年积累和掌握到的农业知识,全部传授给基层一线的农民朋友们,让农民靠科技脱贫、靠产业致富!”这是市政协委员、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曹志强为民服务的座右铭。曹志强把深入基层调研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经常进村入户,了解掌握群众急盼、生产急需的致富难题,并对调研成果及时总结,形成有价值的论文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他撰写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地膜谷子的前景与对策》等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他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懂一行,善于思考,精于创新,带领科研团队,在通渭陇川、漳县武当开展金银花种植试验28项次、示范88亩。通过4年的连续试验示范观察,他发现定西市特别适合种植金银花。通过种植3年生优质金银花种苗,第一年就可产生收益,第二年收回种苗成本,3年以后亩纯收益可达5000元以上,而且能连续收益20-30年。

他深信,种植金银花不但能增加定西市中药材品种,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乡村环境,还可以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精准脱贫的富民产业。

为此,曹志强连续3个月没有回家,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同种植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手把手指导种植,在他的辛勤努力下,通渭县11个乡镇栽植金银花19760亩,成活率90%以上,现场培训130场次,培训乡村干部和种植群众1.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工作3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足迹踏遍全市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心贴心、手把手、面对面地为农民引进新品种、示范新技术、传授新知识,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新闻推荐

书画之乡聚九州名家翰墨通渭汇四海墨宝——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艺术节掠影

榜罗重镇,红色通渭;翰墨飘香,书画通渭;诗书传家,耕读通渭;旱作农业,生态通渭;陇上神泉,养生通渭;风光互补,清洁通渭。通渭,是一块孕育希望的土地,充满着激情与活力;通渭,是一片富有灵气的土地,涌动...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