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飘香聚宾朋 耕读通渭迎盛会 ——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艺术节侧记
翰墨飘香聚宾朋耕读通渭迎盛会——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艺术节侧记
本报记者马国旗朱红霞王谦虚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在通渭,书画艺术就是世人了解它的一扇窗户。
初秋的通渭,天高云淡,瓜果飘香。8月16日,通渭县城南园体育公园,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以“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为主题的为期一周的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艺术节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通渭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书画的世界。
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书画家齐聚通渭,开展书画采风、创作、展览、交易、研讨等活动,亲身感受“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独特魅力。以书画闻名全国的通渭县,再一次成为国内书画界关注的焦点。
绚丽多彩的开幕式舞台上,架子鼓、舞蹈、古筝等表演精彩纷呈,《通渭人家》《扇墨丹青》《西部情歌》等歌舞激情昂扬,高潮迭起。人们一边观看文艺演出,一边品鉴书画精品,让所有参加盛会的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通渭书画艺术节浓厚的艺术氛围。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户户有收藏。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形成“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种砚田”的独特“通渭现象”。近年来,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品牌优势,通渭先后成功举办七届全国性书画艺术节,大力发展以书画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高标准建设了悦心国际书画村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6亿元的省级特色小镇——通渭平襄书画小镇建设项目,正在打造“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和“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截至目前,全县拥有书画经纪人2600多人,书画创作人员1.3万多人,其中中美协会员5人、中书协会员40人,省美协会员83人、省书协会员96人。
在悦心书画村,画廊鳞次栉比,一家连着一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在这里进行书画创作、交流、销售等活动,前来观看书画交流活动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已有260家画廊和168名市级以上书协、美协创作人员加盟画廊协会,入驻书画村集中经营,全县书画年交易量达10万件、交易额10亿元以上。
今年80岁的田永清听说书画艺术节在县城开幕的消息,16日早晨6点多就搭车赶到县城看开幕式。“我没钱买画,来看看心里也舒坦。”田永清能一口气说出10多个本县书画家的姓名,“虽然我识字不多,但是爱书画,家里挂着10来幅字画。”
在悦心书画村,一个“通渭工笔画培训基地”的牌匾一下子映入记者眼帘,走进画廊,墙上挂满了色彩鲜艳的工笔花鸟画,几名学员正在进行工笔临摹。学员卢晓宇已经在这里免费培训4个月了,卢晓宇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家庭条件不好,一直没有机会学画画。直到去年,她得知通渭县美术馆免费招生建档立卡户、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工笔画爱好者,于是跑来学画画。“教课的老师都是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上课非常认真。培训班免费提供笔墨纸砚,我一分钱都不掏,就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来。”卢晓宇笑着说。
据了解,通渭县工笔画培训班自从去年10月份开班以来,已经培训学员两期,共免费培训70多人。
近年来,通渭县大力推行“围绕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这一目标,搭建书画艺人培训、企业画廊就业、采风基地带动和乡村旅游增收“四个平台”,推进品牌变产业、收藏变收入、爱好变技能“三个转变”,建立“1431”书画文化扶贫工程,有效发挥了书画文化产业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和增强脱贫志气的重要作用。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是书画家来通渭后的共同感受。
山东省茌平县书法家刘业晖带着上大学的女儿来到通渭,对这样的书画艺术节他深有感触,“通渭真不愧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文化氛围特别好,真的是小地方,大作为。”
中国水墨书画研究院甘肃分院院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赵喜萍是第三次参加通渭参加艺术节。“通渭是一个小县城,能把书画市场发展得这么好,真的不容易。”赵喜萍一边画牡丹一边笑着说,“这样的书画艺术节特别接地气,能让书画家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让文艺为群众服务。”赵喜萍的牡丹深受群众喜爱,可是赵喜萍有个原则,80岁以上的老人来买画,她坚决不收一分钱;女性朋友来买,她会优惠出售;小学生来买则一定会收钱。赵喜萍说:“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一幅画里有我们辛勤付出的心血,有我们的思想。”
通渭高铁开通后,前来观赏书画、收藏字画、交流艺术的省外朋友数量陡增,为这次通渭书画艺术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是高铁开通后,通渭县举办的首个文化盛会。
来自陕西省渭南市的王宽利和雍纪云在朋友的介绍下,坐着高铁来参加书画艺术节。王宽利说:“坐高铁很方便,三个小时就到通渭了。这是我第一次来通渭,主要是来学习交流,明年还会来的。”便捷的交通,进一步促进了通渭县与外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推动了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通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悦心美术馆,观看油画展览的人来来往往,大家认真欣赏,不时发出赞叹,有的观众还拿出手机拍自己喜欢的作品。一幅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油画让观展的人们眼界大开。
田旺红是通渭县平襄镇人,艺术节期间,他跟着几个朋友一起到悦心来看油画展。田旺红说:“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这么多好看的油画,真的是见了世面了。”
2016年1月25日,定西市政府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决定每年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一些重要节会安排到通渭县展出,第二届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就作为其中的一项大展在通渭县悦心美术馆如期开展,展出的211件油画精品是从全国各地6000多件油画作品中精选出来的。
临洮县画家陈志平的油画作品《通渭人家》也被作为优秀作品入展。陈志平说:“通渭我来过好几次,对通渭人家印象很好。通渭尽管干旱缺水,但是通渭人的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净整齐,庭院布置得简洁素雅,大街小巷到处有画廊装裱店,文化氛围很浓厚。”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何家英对这次展览作了评价,他说:“将当代最好的艺术品拿到通渭来展出,无疑是对通渭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个整体上的提升,也帮助广大的人民群众来重新认识艺术审美。”
今年新建成运营的天象文化综合体裙楼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来自临洮县的画家马胄正在现场创作《陇上牧歌》,寥寥几笔,一头毛驴就在马胄的笔下跃然纸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通渭县第三铺乡的李亚彬挑了一幅自己喜欢的《丰收图》,他憨厚地笑着说:“马胄老师的毛驴画得惟妙惟肖,我越看越喜欢,就买了一幅。”
第三届中国西部文房四宝展也在西裙楼一楼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30家知名文房四宝企业参展,进行笔墨纸砚的贸易洽谈和销售交流。安徽宣纸销售商卢广杰说:“这里文化氛围很浓厚,我们带过来的宣纸都销售一空。”
在悦心书画村、书画古玩城、天象文化综合体裙楼内,均有省内外艺术名家和本土书画家坐镇。由于现有场馆容纳量超出预期,县上采取就近免费原则临时搭建300多个展位,供来自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河南、云南、陕西及本土书画家交流使用。
在天象文化广场上,好多书画家站在桌案旁现场进行创作。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韩周太的写意牡丹笔墨酣畅、典雅清新、艳而不俗,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看。韩周太带来的画作被抢购一空,现场创作的画水墨还未干,就被观众争抢着买走。
挤在人堆里的冯世辉眼瞅着自己喜欢的一幅“花开富贵”被别人买走,有点遗憾地说:“我转了一圈,觉得还是韩老师的牡丹画得好。”冯世辉手里拿着厚厚一叠书画作品说:“每年我都会到艺术节上买字画,今年我花了6000多元买了20多幅,我就是爱字画。”
山西书法家、中书协会员贾立新是第四次参加通渭书画艺术节,每年他都会自己开车到通渭采风,一住就是几个月。贾立新说:“通渭书画市场发展得很好,这里的人都喜欢字画,我们不求卖多少钱,看到他们把字画拿回去挂在家里,真的觉得是一件很荣幸、很享受的事。”
近年来,通渭县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把“耕读、坚韧、进取”的“通渭精神”融入书画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同时,因势利导,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加强书画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引得藏家商贾云集、书画名家荟萃,形成“年年有大型节会,月月有名家展览,天天有采风交流”的运营格局,延伸了书画产业集群发展链条,推进书画文化产业抱团发展。
各类书画作品展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艺术节期间,在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悦心画廊三楼展厅展出通渭历史名人王瓒、牛树梅、李南晖、牛瑗等人的石刻拓片32件,其中明代石刻拓片4件,清代石刻拓片28件;展出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南北朝、隋朝、五代、北宋历代纸本和绢本书画作品复制品28幅,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奉上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通渭籍著名作家张哲,在看过明清碑刻拓片和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珍品复制品后说:“我为通渭有这些珍贵作品而感到自豪,也被通渭在文化产业发展传承中的创新成果所震撼。”
中书协会员高作林从第一届通渭书画艺术节开始,每年都会来通渭,今年是第七次来通渭,可谓见证了通渭书画艺术节的发展历程。他说:“通渭书画市场氛围浓厚,当地人厚道,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的现象,让人感动。希望当地能够进一步规范和培育好书画市场,多邀请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努力提升书画艺术水平,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盛会。”
庆阳市第六中学学生李定贤特地赶来参加第六届全县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暨优秀作品展颁奖仪式。他说他是第一次来到通渭,感觉艺术节场面大,举办得很隆重,尤其是这次中小学生书法展水平高、参赛范围广,是一次高品位高规格的书画展,能获得三等奖他很自豪。“来通渭就是来朝圣。”李定贤说,“因为通渭是中国书法之乡,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一直对通渭心向往之。”
对于通渭当前书画文化方面的综合发展,中国美协理事、北师大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明德表示:“文化品牌的后面离不开经济的支持。随着高铁的开通,通渭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文化旅游发展高峰,而越来越丰富的活动,正是产业链逐步完善的表征。通渭书画之乡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坚持下去就会形成一个书画爱好者纷纷前来学习的金色大厅。”
新闻推荐
慈心早种幼有志,苦练妙手为苍生王国琴出身于通渭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父亲是一名擅长中医的乡村医生,年幼的她从记事起便跟随父亲常年奔波于十里八乡,为患者医治各类疾病。一颗积善行德...
通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