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引人注目的通渭现象

定西日报 2017-08-30 08:10 大字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人人爱字画,家家挂字画,户户有收藏。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形成“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种砚田”的独特“通渭现象”。

●近年来通渭县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把“耕读、坚韧、进取”的“通渭精神”融入书画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紧盯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的书画名家采风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文房四宝交易市场”,着力打造“‘书画+’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深入推进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抱团”发展,形成中华书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典范,全力推动书画产业走向品牌提升、转型升级,由“书画大县”转向“书画强县”。

●通渭县注重书画人才培养,整合县文联、书协、美协、书画院、美术馆等文化机构资源,搭建书画技艺培训平台,常态化开展书画艺术学习交流活动,全力构筑书画人才高地。目前,全县拥有书画经纪人2600多人,书画创作人员1.3万多人。

●通渭县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清华美院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高研班、改琴基金会、中国新水墨书画研究会等12个机构在通渭设立了培训基地或分支机构开展书画专业培训。先后举办县级以上会员书画创作培训讲座18期,培训2100人(次);举办中小学学生及书法教师培训班4期,培训310人(次)。先后有中书协、中美协书画家1000多人(次)现场交流。

●近几年,通渭县先后举办中国?通渭国际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国名家书画精品特邀展、“世纪新风度”21世纪中国画名家学术全国巡回展、“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等大型展览活动30多场(次),参观受训两万余人(次)。组织当地书画家2100余人次赴天津大学、乌鲁木齐、日本石川、山东青州、章丘、上海同济大学等地开展联合办展,展出作品10万余件。组织县内书画创作经营者91人次赴国家画院、北京荣宝斋等地“面对面”创作观摩、“一对一”探讨交流。

●目前,通渭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书法课和和绘画课,深入推进“墨香校园”建设。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组建书法、绘画课外兴趣小组,专门设立书画展室,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各学区每学年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县教体局已连续举办5届中小学师生书画作品大赛,激发广大学生习字画画的兴趣,达到以赛促学、以展促学的目的。全县教育系统涌现出省级以上美协、书协会员37人,在全国书画大赛中,有260余人次学生分别斩获钻石、金、银、铜和佳作奖,有350名学生考入全国各类高校书法专业和美术专业。

●目前,通渭县已有260家画廊和168名市级以上书协、美协创作人员加盟协会,入驻书画村集中经营,业内名气越来越大。注册成立13个行业协会,发展文化企业67家、画廊480多家、书画装裱店120多家,提升了书画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产生了集群效应,形成了政府、企业、画廊、协会、市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书画产业发展格局。

新闻推荐

翰墨丹青耀陇原——全市书画产业发展综述本报记者马国旗朱红霞王谦虚

文化是一个地方赖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当它和一种科学的行政理念不谋而合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发展推动力。近年来,定西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

通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通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