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安定区:“土蛋蛋”变身“金蛋蛋”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作为农业大区,定西市安定区是首批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安定马铃薯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历了自给自足、产业培育、产业攻坚、转型升级后,逐渐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安定区立足当地气候、地理条件,誓把“土蛋蛋”变成“金蛋蛋”,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昔日的救命薯、温饱薯,变成了今天的致富薯、小康薯。
抓良种,有保障
初春的安定区内官营镇室外寒意仍在,但在内官中部产业园的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内却是春意盎然,一株株马铃薯种苗正在科学精心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株株种苗,它们可蕴藏着马铃薯丰收的奥秘。”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技术负责人王廷辉告诉记者,去年这里马铃薯原原种产量达到2000万粒,未来五年内将达到1亿粒。
记者了解到,“定西马铃薯”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安定区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6年“定西马铃薯”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认证;2017年9月“定西马铃薯”被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委员会评为“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这一项项荣誉的获得,离不开优质原种的支撑。
“多年来,我们顺应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导向,坚持优势品种脱毒快繁、新型品种引进试验、当家品种提纯复壮相结合,依托爱兰薯业、凯凯农科、农夫薯园、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等17家种薯企业,大力繁育适合国内外不同地域种植、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脱毒种薯。”安定区园艺站副站长刘红兵表示,目前安定区优质脱毒种薯繁育能力稳定在5.5亿粒以上,马铃薯种植始终保持脱毒种薯“全覆盖”,为稳产增产、畅销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满足自身需求,安定区的马铃薯良种还远销海内外。除了销往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区,还出口“一带一路”沿线的土耳其、埃及等中东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建基地,稳产量
“种什么、为谁种、种多少?”这些关键性问题往往困扰着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们,为此,安定区千方百计引主体、签订单、推技术,在确保稳产增产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民的产后销售问题。
为确保马铃薯种植面积落实,安定区结合旱作农业项目,打造连片化、高质量的示范片带,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5000亩的黑膜马铃薯示范片带,每个行政村建立1个500亩以上的黑膜马铃薯示范点。
“仅仅在内官营镇的产业园内,就有9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并计划在两年内让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的新高度。”内官营镇党委书记王平对未来马铃薯生产基地在镇上的发展信心满满。
如今,安定区对休耕到期的4万亩耕地、撂荒耕地10万亩、5.7万亩高标准梯田建成后全部用于马铃薯种植,保障马铃薯种植规模。
“老百姓种马铃薯,最关心的是有没有稳定的收入,只要‘龙头企业’进来了,对于群众就是定心丸,不再担心销路问题。”王平的一席话道出了群众的“心结”。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安定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种植户”等模式,由种薯和加工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合社、联合社对接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农户,打破村社和乡镇界限,整流域、整山系建立集中连片的种薯、鲜薯、加工薯标准化订单基地。去年,安定区依托137个主体建立1000亩以上马铃薯核心示范区93个,面积23.4万亩。
除此之外,当地企业和合作社按照“价格托底、订单收购”的原则,设定最低0.45元/斤的保护价格签订收购订单,建立了马铃薯销售环节“价高时随行就市、价低时保价收购”的市场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农民利益不损、收入不降。2021年,全区50万亩标准化基地全部实现订单化,稳定了4万多农户的收入预期。
全产业,闯出路
“定西土豆如今已经名闻天下,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特别是要摆脱过去单一的生产模式,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对和定西土豆“打交道”近30年的王廷辉而言,“种土豆”仅是一个开始。(转2版)
新闻推荐
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强调要把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到田间地头
本报讯(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张莉芳)3月23日下午,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副市长张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