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春风吹拂满眼新 安定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侧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曹应森秦丽陈德俊
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新春伊始,安定区及早谋划,补短板、强弱项,以德润心、以文铸魂,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绘就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崭新画卷。
文艺赋能促振兴
农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安定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效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创新,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
今年春节期间,各乡镇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村晚”、广场舞、社火等活动多姿多彩,一道道文化大餐让群众大饱眼福。
“相约凤城·唱响薯都”歌唱比赛从海选、初赛到复赛,吸引了全安定的目光,人们忙着为心仪的选手现场助威、线上投票,比赛直播点击量节节攀升,决赛及首届元宵晚会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今年的社火汇演盛况空前,安定区5支社火队参加演出,太平鼓、舞狮、小曲、武术、旱船……民俗文化、非遗项目轮番登台,演出了安定文化的精彩,舞出了安定人的精气神。
这几天,内官营镇的乡村舞台上,铁堂演艺公司正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大升官》《杨门女将》……一幕幕传统戏曲精彩上演,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戏迷”前来观看。
“今年过年真热闹,看秧歌、看戏比在家里看手机有意思多了!现在日子好了,追求文化享受已经成了我们内官营人的新时髦!”内官营镇锦屏村村民张娟萍兴高采烈地说。
打造精品出成就,做亮名片获点赞。近年来,安定区不断发挥地方文化人才作用,《许铁堂》《潞安州》等安定原创甘派秦腔精品剧目在全国上演并获奖;省级非遗传承人付忠民创作的25米剪纸长卷《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享誉全省;刘钧的原创音乐《听闻远方有你》火遍全网。
文化盛宴饱眼福。今年安定区已举办“春到陇中·欢庆元宵”灯谜竞猜活动、摄影展、书画展等大型文化活动50余场次,开展送书画、送图书、送戏下乡、送文艺演出、送文博展示、送非遗展览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60余场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让广大群众饱了口福饱眼福。
夯实基础筑平台
刚过完年,安定大地还是春寒料峭,而鲁家沟镇将台村的乡村记忆馆里却暖意融融,村党总支书记彭名海已经忙着和村班子成员及党员共商振兴良策。
在将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文化广场。闲着的老阿婆、俏媳妇伴随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住上了小康房,吃上了洮河水,用上了天然气,洗上了热水澡,生活可真的变了样,咱跳啊唱啊的就是个心境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发展,赞巨变,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2013年,将台村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经过5年努力,解决了全村433户2039人的搬迁后续发展难题,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如今,将台村党支部又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乡村振兴上。不断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搭建文化振兴大舞台。目前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文化广场、文化剧场、文化活动室、乡村记忆馆等设施。
将台村只是安定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定区不断加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乡村舞台、农民健身工程等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仅去年一年就建设农耕文化长廊400余处,镇(村)史馆16个,收集陈列老物件3.8万余件,变“乡土”为“乡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安定农村逐步成为现实。
文明创建树新风
2021年,安定区香泉镇香泉村村民马永泽被评为“甘肃好人”,这在当地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喜事。
马永泽是安定区主动退出低保第一人,也是勤劳诚信、自强不息的典范,他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我主动退出低保,镇村干部和乡亲们帮助我搞起了养殖业,现在我还清了欠款,办起了合作社,要带着大伙儿一道奔富路。”
在安定区西巩驿镇南河村,暖泉社村民自2015年从山上搬到川区新居后,每年正月初一上午9时,都在村文化广场自发组织升国旗仪式,以此感谢党心系群众、关爱群众、造福群众的恩情,并表达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转6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有一个整洁的路域环境,定西高养所有序推进春季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在路域整治中,该所全面实...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