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奎的路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郭强 郭丽霞
“小时候走的是羊肠小道、架子车路。”
“这几年,自己出资修了5公里土砂路。”
“今年,党和政府把水泥硬化的产业路直接修到了合作社。”
“一句话:走过这些路,赶上了好时代,我也增收致富了。”用刘鸿奎的话说:“现在是道路越走越宽广。”
刘鸿奎是安定区口镇盐沟村杨家庄社人,也是甘肃省刘鸿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刘鸿奎的童年记忆里,盐沟村的自然条件恶劣,走的是羊肠小道,连个架子车都过不去,吃粮靠救济,生活极为艰难。刘鸿奎说,当时贫困的情景,一直刻在他的脑海里。
“梦想,是一切奋斗的起点。”刘鸿奎的转机是从走进军营开始。1990年3月,刘鸿奎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了一名志愿兵。期间,他先后获得了先进个人、优秀标兵、优秀班长、嘉奖、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当兵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部队的生活养成了我不怕吃苦、踏实勤奋的作风,干什么事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坚定的意志。”1994年底,刘鸿奎带着荣誉转业回到地方,从做小本生意起步,开始走上了返乡创业的道路。
“咱是当过兵的人,又赶上了好时代,靠党的好政策走上了致富路。”用刘鸿奎的话说,在军营,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即使离开部队,也要继续努力拼搏。赚得了第一桶金后,致富思源的刘鸿奎,开始盘算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家乡,2018年他回到家乡流转土地,兴办合作社,发展起了种养业。
刘鸿奎回来了,不仅仅是他的人回来了,也带来了产业、项目、技术、信息、资金,他扎根黄土地,种植玉米、马铃薯,发展养殖业。“2018年我刚到盐沟村杨家庄社搞合作社,当时没有车路,好多东西都运进不来。”刘鸿奎指着眼前的路说,这条路、这条沟原来整个是荒滩,没办法走,我就自己购买了装载机,花了36万多元,修了大概五公里的土砂路。
刘鸿奎的到来,让盐沟村看到了一丝希望。他自己出钱修路,带头流转土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而且先后出资3万元,资助了6名贫困大学生,照顾着4位孤寡老人的衣食住行。给贫困户帮助修缮房屋,让他们有安全住房。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不仅在口镇和盐沟村捐资捐物奉献爱心,还自费走进武汉当了一名志愿者。
一说起刘鸿奎,村里76岁的刘殿捉充满了由衷的赞赏。“今年,鸿奎给我们村69户脱贫户捐赠了五千多元的化肥,还慰问了九户五保户。”刘鸿奎的这些义举,对口镇金滩村党支部书记陈强也是记忆犹新。
“今年我种了200多亩玉米,虽然天气旱了,每亩产一吨半饲草,青贮草料300多吨。四百多只母羊,繁殖了一百多只羊羔,出栏了七十多只;两千多头猪,出栏了七百多头,现在存栏一千多头。饲养牛羊的草料够了,牲畜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对我来说今年也算是一个丰收年。”刘鸿奎笑着说。
口镇盐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洮花说,“我们从刘鸿奎身上能够感受到这种动力和希望。这些年刘鸿奎流转1300多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并带动37名村民就地就业增收,他还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每年看望困难老人和困难群众,彰显了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优秀品质。
山高路远、初心不改。刘鸿奎的善举,体现了一名退伍军人的风格与担当。
心若善良、步步生香。一路奔波、一路奋进……刘鸿奎成了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成了大山里建设美丽乡村的排头兵。
新闻推荐
本报定西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虎)全国扫黑办第28特派督导组组长林鲁波11月19日率队下沉定西市开展督导,听取有关工作情...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