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稳增量求质量 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李世平屠伯平
近年来,安定区充分利用马铃薯品质优势,深入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马铃薯产业步入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新阶段,构建起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全环节增收的产业体系,通过实施种薯倍增行动、基地倍增行动、产量倍增行动、加工倍增行动、仓储倍增行动、品牌价值倍增行动“五大行动”,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
良种扩繁,健全体系抓覆盖。安定区把良种繁育推广作为增强马铃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构建了“温室生产原原种、基地扩繁原种、田间应用一级种”的梯级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坚持市场化扩繁、订单化生产,指导种薯企业紧盯市场需求,精准繁育适销对路的种薯品种,持续加大脱毒种薯选育推广力度,切实发挥脱毒种薯增产增收的效果。依托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爱兰、百泉等17家种薯企业,形成5.5亿粒以上的优质脱毒种薯繁育能力,建设原种基地3万亩以上、一级种基地30万亩以上,实现了种植环节脱毒种薯全覆盖。区上安排2300万元,投放原种8057吨、微型薯666万粒,按照“调种扶持5亩,带动种植5亩”的方式,为全区范围内有马铃薯产业发展需求的16115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投放原种,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种植面积达到10亩以上,继续完善“551”产业扶贫机制和“经营主体+农户”的订单带动模式,扶持种植需求户进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稳定产业收入。
基地建设,抓点示范稳面积。按照“主体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政策集合”的要求,坚持基地建设与旱作农业、复耕休耕、高标准梯田、撂荒地整治相结合,规划建设“连乡成片”的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围绕“三大流域、七条线”,整流域、整山系建立万亩以上基地9个16万亩、5000亩以上基地17个,依托137个主体建立1000亩以上马铃薯核心示范区93个,面积21.5万亩。依托省农业农村厅支持,在312国道线的青岚山乡和西巩驿镇、鲁家沟镇和称钩驿镇建设2个万亩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其中,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太平村、将台村,石泉乡大坪村建设百亩核心试验田2个,千亩核心示范基地4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以及水肥一体化、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生物防控等试验研究和展示示范。全区建立标准化马铃薯种植基地60万亩,带动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集成配套“脱毒良种+黑膜覆盖+配方施肥+农机耕作+病虫防控”“五统一”标准技术,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下功夫。为加快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区上召开了春季农业生产暨马铃薯标准化基地推进会议,现场观摩了青岚花岔村陇薯系列、郑沟村万亩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和西巩肖川村高标准梯田、中驿村马铃薯产业园,有9个乡镇和企业、合作社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同时,还召开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暨马铃薯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现场会,观摩了三个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试验示范及高标准农田整治的示范点,学习交流了安定马铃薯全产业链打造的先进经验。
主体带动,订单生产保增收。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产业化带动作用,按照“流转土地自主建、签订协议订单建、对接组织合作建”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主体之间开展合作,建立互利共赢机制,共同推进马铃薯基地建设,构建龙头企业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桥梁、订单基地建设为纽带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把农户纳入整个马铃薯产业体系。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合作社与企业、农户签订订单协议50万亩以上,推广优良种薯,按照每斤不低于0.40元的要求,生产马铃薯加工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马铃薯产业联合体。
主食加工,延链补链促增值。安定区按照“突出主食化加工、稳定淀粉加工、拓展工业类精深加工”的思路,着力引进提升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技术及装备,推进淀粉加工企业等清洁化生产,支持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发展,打造马铃薯精深加工集群,以主食化、工业化、鲜食化为方向,培育发展蓝天、鼎盛、薯香园、恒源、圣大方舟等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11家,形成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产品、主食化系列食品为主,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集群化加工产业体系,加工能力达到73万吨。加工鲜薯80万吨、生产马铃薯制品15万吨。
仓储建设,拓展市场促销售。安定区支持种薯、加工龙头企业在厂区、生产基地周边配建标准化恒温储藏库,扶持专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建设气调库和贮藏窖,计划新建42座,新增仓储能力2.82万吨,马铃薯贮藏能力将达到90.82万吨。采取“仓前仓后配套、线上线下融合、农超农校对接”方式,建立京东特色馆、淘宝特产馆、“腾云微选”等电商平台,与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大型终端市场建立稳定营销关系,并向连锁超市及学校、企业食堂等特定消费群体拓展。
品牌认证,跟踪监管保质量。发挥“定西马铃薯”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地域品牌优势,坚持“品质管控、产地认证、品牌培育”相结合,建立健全马铃薯种植、贮藏、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标准体系,应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马铃薯及其制品源头可追溯、质量可管控、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支持企业申报注册名优产品牌和著名商标,打造“爱兰”“新大坪”“福景堂”等一批全国同行业的名品名牌,推动“定西马铃薯”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商品销售”向“品牌销售”转变。今年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命名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3家。
安定区马铃薯一路走来、一路发展、一路壮大,逐步从生活艰苦年代的“救命薯”,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薯”,新世纪初的“致富薯”,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小康薯”,发展至“中国驰名商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定西马铃薯”,见证了安定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伟大历史进程。
数据显示,2020年,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85.7万亩,总产量达到16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2580元,占到了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薯”“小康薯”。2020年,安定区外销鲜薯70万吨,马铃薯制品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裴彦林李世平时下,正值露天蔬菜收获的季节,在安定肥沃的土地上,连片的蔬菜翠绿欲滴,格外诱人。走进...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