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幸福新生活 定西市大棚蔬菜产业蓬勃发展见闻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王宏宾张艳君
冬末春初,万物萌发,走进漳县新寺镇桥头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连片的蔬菜大棚,大棚里,绿油油水灵灵的黄瓜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村民李响军正在和家人忙碌地采摘。
“我种植黄瓜十多年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春节前后是大棚蔬菜的销售旺季,价格也是一年最好的时候,有很多菜贩、老板上门收购,我家两亩左右的一个大棚一年收入能有两万元。”李响军种菜多年,也是村里出了名的种菜能手,全家从原来的“务农够吃饭”到现在住上新房,有了存款,生活可谓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岷是漳县新寺镇兴农果蔬产销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在给予村民技术服务和支持的同时,对大棚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更多的考虑。
“大家的种植技术已经不成问题,但在后期包装、运输、品牌化的打造方面还很欠缺,我们和镇上的工作人员正在努力对接,希望能蹚出一条蔬菜全产业链的发展路子,铺就一条群众长久致富的道路。”高岷说。
在漳县武阳镇韭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种植户们正在割韭菜、捆韭菜、打包装,忙得不可开交。
收割、打捆、装箱,清香的韭菜味混合在淡淡雾气里,在大棚内弥漫。“头茬韭菜可卖到五六元,一畦韭菜能割三四茬。我的两个韭菜大棚,10月份到来年2月份收割,平均收入在2万左右。”武阳镇柯寨村村民李兴红高兴地说。
蔬菜有品质、技术有保障、销售有出路,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种菜的积极性也高了起来。“政策扶持力度大,销售路子广,每年10月份我和妻子结束打工回家,继续安心搞种植,收入稳定。”李兴红说。
近年来,漳县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品牌”的现代农业模式。如今,漳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0.8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初步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高原夏菜生产的区域布局。
与此同时,安定区凤翔镇李家咀村花河子社的种植户们也正在大棚里忙碌,他们种植的上海青、油麦菜、塔菜、茼蒿等10多种蔬菜第二茬开始上市,一个棚的纯利润达到了2.5万元。记者了解到,花河子社共有60个大棚,2020年的产值达到了两百多万元。
“瞧,今年的菜长势多好。”走进安定区凤翔镇绿蔬源蔬菜专业农民合作社的蔬菜大棚,一大片翠绿“闯”入眼帘,一垄垄翠绿的黄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现在种菜已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已被赋予休闲、体验观光等多种功能。“眼下大棚的黄瓜熟了,我们正计划搞个采摘节创收呢。”绿蔬源蔬菜专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说。
据了解,安定区推广早、中、晚蔬菜搭配种植模式,在香泉、符川、鲁家沟、口、称钩驿等乡镇扩大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种植规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4.5万亩。
一业兴,百业旺。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定西市大力发展特色大棚蔬菜,有效拉动了全市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大棚蔬菜已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新闻推荐
定西市文旅产业实现游客接待与旅游综合收入双增长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49.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
本报讯(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刘亚萍)2021年春节假日期间,定西市文旅产业实现游客接待与旅游综收双增长,全市接待游客49...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