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铃薯的“定西味道”

定西日报 2020-09-21 07:37 大字

(上接第一版)称钩驿镇的省级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上,太平马铃薯基地负责人李聚东说起他们的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种植技术,如数家珍:我们的这套技术设备,目前在世界上也是最先进的。它的好处第一是省力,只需要人在控制室,就可实现1100亩马铃薯精准施肥;第二是省工,对耕地灌溉,走的是洮河水→水肥一体化设备→主管道→支管道→滴灌带→精准灌溉的流程;第三个是省水,比大水漫灌省50%以上;第四个是省肥,比原来的施肥方法省30%以上;第五个是省地,省去了田间渠道用地;第六个是高产,比旱地产量增产50%,比大水漫灌增产30%。第七个是投资合理,一次投资,可以运行使用10年以上。

据了解,这里的水肥一体化项目是由甘肃省农牧厅农技站投资建设的示范项目,总投资135万元。李聚东算账说,照去年的情况看,我们这里马铃薯亩纯收入估计能有500元以上。

定西马铃薯的种植,从最原始的人工刀切坑种,到芽栽种植,到普通的地膜种植,到各种地膜种植技术的研发提升,到配方施肥、种薯处理、起垄覆膜、适密播种、膜上覆土,到现在的水肥一体化,走过了一条由原始到现代,由单技术到技术组装集成,由常规的田间管理到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跃升,走出了一条定西特色的马铃薯种植技术研发之路,这条路在让定西马铃薯从“救命薯”走向了地方优势产业的同时,也走出了定西人如马铃薯般坚韧、自强的精神。

近十年来,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种植持续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130万吨左右。2019年,安定区马铃薯总产量达146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2300元以上。“定西马铃薯”,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颗薯”的“羽化”

走进位于口镇的“甘肃薯香园科技有限公司”,人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科技支撑下,马铃薯如何从一个在显微镜下的小小的胚芽,到变成幼苗,到象大豆一样大小的原原种,到原种,到一颗薯,到马铃薯全粉,到一块早餐饼,到人们嘴里的美味的全过程。这真是一粒神奇的种子,经过阳光、水、大地的包容,通过现代科技的繁育,土蛋蛋化身成了“甘味”名品,“羽化”成了“中国驰名商标”。这不只是一粒种子的嬗变,而是一种脱贫致富信念的坚守,是一个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成真。“定西马铃薯”的范畴里,有着定西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追求富强的中国梦内涵。

多年来,安定区把马铃薯加工作为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企业集群,稳产业,促发展。全区已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0家,各类生产线49条,总产能62.06万吨,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从精淀粉,到变性淀粉,到全粉,到主食化产品,一个上下游配套、链条完整的加工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定西马铃薯”的味道里,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味道”越来越浓。

定西马铃薯盛花期,漫山遍野的马铃薯花,虽然无香,但朴实,敦厚,自然和谐。真正的“定西马铃薯”,用大锅一煮,那经过水与火洗礼的薯们,相互簇拥,笑靥如花,比花还美,正是洋芋花开赛牡丹。这是质朴的花,是致富的花,更是精神的花。

新闻推荐

定西市建立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本报讯(通讯员罗平)为切实加强对全市节约用水工作的统筹协调,全面推进节约用水工作,定西市于近日下发通知,建立了节约...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