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绿水清我的家 安定区打造美丽宜居生态城市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让我们先从一堵墙说起。
2018年秋季的一天,定西市安定区委区政府院子附近的市民发现,区委区政府院子的围墙拆除了,变成了安定广场,占地6万多平方米,其中包括930平方米的停车场。
从此,清晨和傍晚,安定广场的孩童嬉闹声、广场舞音乐声、市民谈笑声能一直飘到西岩山下,为安定城区添了几分热闹与活力。
“一下子方便了很多,区委区政府的院墙一拆,不仅给周边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地方,而且拉近了党委政府和市民的距离,大伙从内心感觉亲切了很多。”家住附近的吴兴键说,这几年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以绿色铺底,营造美丽宜居城市
王立萍经营的彦平纯胡麻油坊在西河桥头营业了17年。“前些年,河水发绿发黑,河边都是垃圾,尤其在夏天,难闻得很。”王立萍说,自家店里,油香也掩盖不了臭味,人们走过西河桥时双手捂鼻,一路小跑。
“现在你看,河边都种了花。垃圾桶也多了,市民自觉把垃圾扔进去,环保意识也提高了。”王立萍张罗完生意,接着说,“再走五六十米就是安定广场,一吃过晚饭就能听到广场舞的音乐声,我也想去跳,但是店里有活,去不成。急人得很。”
“以前关川河边垃圾遍地,打扫起来很费力,得来来回回扫。”河道清洁工李晓红说,她负责清扫从体育馆到马家窑景观带的地段。
河水的污染源不仅来自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更多来自马铃薯加工厂。安定区是定西市打造“中国薯都”的核心区域,马铃薯产业是该区的主要产业之一。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安定区委区政府前些年对排污不达标的马铃薯加工厂进行整顿,倒逼企业升级,实现生态发展。
天蓝、地绿、水清,安定区紧紧围绕美丽宜居生态城市的目标,靠实“河长制”责任,严查严管河道“四乱”问题,启动实施关川河主河道生态整治工程,加快清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运行中水回用系统,再生水利用率达20%以上。
对于关川河的变化,作为“城市美容师”的李晓红是最直接的感受者:“现在河水变清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在河边散步的人也多了起来。”
关川河畔修建的景观健步道略带弹性,在河畔散步、健走,一边是清清关川河,一边是青青杨柳树,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
据安定区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安定区坚持“园艺植绿、拆迁还绿、增植补绿”,每年筹措3000万元左右实施城市绿化加密提升改造,重点打造了安定路、临洮路、薯都大道等主干道路和安定广场、关川河景观带等绿化精品工程,形成“春花、夏荫、秋实、冬青”四季城市景观。
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今日的安定区,山水相牵共晴柔。
以暖色为调,提高患者幸福指数
走进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每一层楼道内都设有自助机,全院共29台,让患者或家属能够自助挂号、缴费、查询,减少了排队压力。
“以前排队挂号、办手续,楼上楼下跑,至少半小时,跑得满头大汗。现在医生开电子住院证,“一站式”服务,方便得很。”香泉镇西寨村村民杨玉英,因为高血压的老毛病,基本每年都要来这里住一两次院,对此感触颇深。
除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医院”,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还以人为本,全力提供人性化服务,力争从细节入手,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便利更温馨的服务。
张娟,原是该院手术室的护士。2016年医院成立服务质量管理科,张娟被调过来,成为“陪护员”,陪同患者办手续、就医。
刚开始,张娟心里的落差感很大。总被别人称为“服务人员”,还有患者认为服务需额外收费,对他们有排斥感。
“2017年的一天,一位五保户张大爷做CT,我陪着他,一边走一边聊天。老人说,他在医院能有这样的陪伴很开心,自己也想有个孩子,可惜妻子过世得早。”老人的一番话,让张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张娟说,她现在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尤其是老人,有了我们的陪护,他们不仅看病方便,也会有温暖的感觉。”
为了让陪护员更添一份亲切感,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为陪护员配备了蓝色制服,典雅又青春。“医院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动作标准优雅,说话语气柔和亲切。”张娟说。
同样,在定西市中医院、安定区妇幼保健站,服务至上的理念“洒”满医院的每个角落。饮水机、便民箱、母婴室、打印机、充电宝等设施设备应有尽有。医院,在安定区市民心中变得更加亲切了。
据了解,安定区全面整合医疗资源,完成市二院、市中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建成街道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以学生为本,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同样是群众关心的话题。
2015年9月开始招生的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全校40%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校长王赟说,学校的建立也消除了西川片区“大班额”的现象。
据王赟介绍,学校建成后,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前来调研,发现校外路难走,学校周边环境脏、乱、差,社会车辆乱停乱放。“当时调研的负责人说“一定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王赟回忆道。
落地有声。如今,不仅学校周边近3000米的道路硬化了,还在西河上新建了思源桥。该校七年级学生常晓华说,思源桥让自己从家到学校再不用绕路了,节省了十几分钟时间。
近年来,安定区筹资2.79亿元盘活教育资源。中华路中学等学校完成搬迁改造,新建和改扩建南川九年制学校、大城小学等13所学校,全面推进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新老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有效缓解。
对于每一位市民来说,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安放着市民的生活,寄托着市民的向往。“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质量,优化城市基础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加注重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文明城市。”安定区区委书记赵众炜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昕)9月18日上午,记者从相关会议获悉,今年来,市公安局安定分局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六清行动”...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