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定西日报 2020-06-28 07:07 大字

□白文科

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高质量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在接续实现稳定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基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村民参与,逐步构建起同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协同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一要推动建立村庄整体规划机制。根据村庄人居环境现状兼顾中长期发展需要,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原则,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编制修编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做到乡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实行“多规合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互促共进。基于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突出实用性,统筹规划好灌溉设施、道路以及桥梁、防洪设施等,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合理布局村庄道路和村内主街道,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硬化,小街巷突出乡土特色,巧妙设置景观花园。

二要持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地理环境和人口聚集程度,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管网,对城边村、农村易地搬迁集中点、有条件的乡镇“卫星村”铺设生活污水地下管网,在集中连片的地方建设污水处理厂,相对分散的村庄建设污水处理站,逐步形成覆盖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推进农村户用厕所进院、入室,在城镇污水管网能延伸覆盖到的农村,倡导使用水冲式厕所,消除简陋旱厕。在相对落后的深山区,引导新建住房配套建设低成本、方便适用的双瓮漏斗式水冲厕所、地基式旱厕、沼化一体式旱厕等无害化卫生厕所。科学布局建设农村垃圾处理场、处理站,加快配齐村社垃圾箱、垃圾池、清运车等,推动使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农村“垃圾革命”成效。

三要不断创新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市县财政设置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专项资金,因地制宜配置财政资金、规划项目,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潜能。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按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向村民收取一定数量的环境卫生费或者卫生管理费,用于购置生活垃圾收集、分类等方面的工具、设施,缓解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不断创新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多主体投入机制,制定有利于企业、个人投资的政策,探索“政府+企业+村民自治组织”的模式,采取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政府与企业共建市场化运营、企业投建村民自治组织参与管理等多种建管途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行列,不断拓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投融资渠道,形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合力。

四要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性、公益性特征,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职责任务,健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人员,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处理和改善村容村貌等专业化维护、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建设和运行管护,如成立保洁服务公司进行市场运作,推行有偿保洁服务,实行第三方监管,推行依据治理效果付费的运行维护考评机制。支持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并通过“认养、托管、建养一体”等模式开展后期管护,保障设施可持续运转。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涉农工程项目,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五要持续提高村民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着力发展乡村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发村民建设人居环境的潜能,提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唤醒村民共享良好生活环境的集体荣誉感。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定西市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新闻推荐

定西高养中心开展端午节慰问活动

本报讯6月18日上午,定西公路局高等级公路养护中心负责人深入工区,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一线职工送去猪肉、米面油、西瓜...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