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⑤ | 乾隆的三次平准战争

澎湃新闻 2020-05-15 16:49 大字

辛峰 十点人物志

领读 | 辛峰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关河五十州的作品《乾隆王朝》。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了傅恒出征,金川战争胜利,还有乾隆整顿吏治中发现的米荒与人口增长问题,最终对外贸易的扩大让乾隆统治下的帝国走向了白银帝国的盛世。那么在此之后,乾隆又将推行什么样的政治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三策凌降清

每个当政者都有他的烦恼和恐惧之处,在遥远的天山南北,那个曾经与雍正打成平手的策零汗也是如此。

就在乾隆的爱子永琮死于天花的三年前,天花也袭击了准噶尔汗国,境内死于出痘者甚众,包括宰桑(管事官)在内的几名高官均因出痘病故,策零怕的要命,不得不跑到北边的哈萨克边境避痘。

准噶尔内部有很多势力,策零离开内部便有人乘机作乱。策零闻讯只得返回伊犁,最后叛乱平定下去了。他自己却终于没有逃过天花的灾害,很快就因出痘而去世了。

策零一死,三子一女开始为了争取汗位相互残杀,结果因为能力不够,被人利用,最后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准噶尔由此陷入了混乱之中。

在准噶尔的众多势力之中,地位最高、力量也最强的是大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他取得了辉特部首领的支持,最终取得了汗位。

杜尔伯特部的首领统领着被达瓦齐追杀的三千多户一万多人离开游牧地,越过阿尔泰山,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来到清军边防驻地乌里雅苏台,归附了清朝。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和崛起比清帝国要早,以后两个王朝都发展迅猛,清帝国日渐巩固兴盛,准噶尔也不断向外扩张势力,至噶尔丹企图染指漠北,威胁中原,双方的对决已在所难免。

在此期间,康熙三征噶尔丹,雍正也屡次廷议,兴兵征讨,也仅能阻挡其势力,不使其东进而已。

排除万难,统一准部,成为康、雍两朝未完成的夙愿,雍正生前留下了“此贼不灭,天下不安”之谕,指的就是噶尔丹。

乾隆做梦都想完成祖上“积年未成之功”。因此,他在接见归附的准部首领萨喇尔时,听到准噶尔内部不安的情形,曾暗暗为之心喜,但那还没有影响他最终的决策,真正促使他萌生出兵念头的正是杜尔伯特部首领三策凌的来归。

1754年夏天以后,清廷停止了与准噶尔的双边贸易,乾隆给出的理由是达瓦齐不是策零之后,属于臣仆篡位。准噶尔以游牧经济为主,多年与清朝的贸易让其对清廷的货币依赖非常大。停止双边贸易,对其经济是一大重创。

就在此时,准噶尔的内乱还依然在蔓延,达瓦齐与其支持者阿睦尔撒纳发生了矛盾,最后阿睦尔撒纳被击败,最终不得不归附清廷。而清廷的用兵计划中也需要一个熟悉准噶尔高层内幕的人,阿睦尔撒纳完全符合。

乾隆便指示参赞大臣乌勒登以行围为名,带兵前往卡伦,声援和接应阿睦尔撒纳。已经抵达漠北境内的阿睦尔撒纳随后获准进入卡伦,随其内附的部众两万五千人,被暂时安置在乌里雅苏台。

至此,准噶尔降众已不下一万余户,共四万余人,安置问题接踵而至,客观上也使乾隆失去了退路,最明智的选择只有一个:出兵西北,一劳永逸。

第一次平准战争

当时内地通往准噶尔主要有两条线路,北路出乌里雅苏台,西路出巴里坤,均可进入准噶尔境内。

乾隆命定北将军班第率两万人出北路,定西将军永常率领一万六千人出西路,但两路主将和打头阵的都是降将,北路为首的是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西路为首的副将军是萨喇尔。

1755年3月24日,因哈萨克人先行抢掠了达瓦齐辖区,阿睦尔撒纳奉命提前三天由乌里雅苏台拨营,班第紧随其后,与先头部队仅差九天行程。

阿睦尔撒纳在行进途中,一路举用准噶尔的旧旗帜,收服了大批准噶尔部落的人马。西路军比北路军晚十三天启程,但进展速度也不慢,两路军你追我赶,如入无人之境,几乎天天不战而胜。

1755年6月初,清军按计划会师于伊犁附近,之后继续向伊犁挺进。伊犁人纷纷来降。为摆脱清军两路锋线的压力,达瓦齐被迫撤出伊犁。

阿睦尔撒纳派宫廷侍卫阿玉锡等二十五人前往侦查,他们都是降清的准噶尔人。他们发现达瓦齐军队人心涣散,兵无斗志,于是出其不意直闯军营。达瓦齐军队早就成了惊弓之鸟,慌乱之下以为清军发动总攻,纷纷不战自溃,夺路而逃。

达瓦齐逃出后,仅剩七十余人。这时随着达瓦齐政权的瓦解,准噶尔对天山南路的统治也随之终结。维吾尔族首领霍集斯将达瓦齐诱擒并献至清营,以示归附。

同时落网的还有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在雍正朝发动青海叛乱,后长期逃匿于准噶尔,雍正多次索要未得,直到此次平准战争才被擒获。

达瓦齐、罗卜藏丹津虽然被押解京师,但都得到了赦免,尤其是达瓦齐身为前准噶尔汗王,战前对清廷也并无恶意,故乾隆给予格外礼遇,封其为亲王,又让他迎娶宗室之女,并入旗籍以及赐第京师。

至此,与清廷对峙的准噶尔政权被彻底消灭,清军出师不到三个月,便荡平了准噶尔全境,顺利完成了对天山南、北路的征服,以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暂时的胜利。

别有所图

还在平准战争尚未出发时,阿睦尔撒纳就要求乾隆赏给印文,让他招降从前离散的部众。这一度引起了乾隆的警惕。

出于平准战争的需要,乾隆虽然同意阿睦尔撒纳可招降原属部下,但拒绝发给印文赦书,以防止他利用自己的名义扩充个人力量,为日后独霸准噶尔积累资本。

与此同时,乾隆派额驸、科尔沁亲王与阿睦尔撒纳同行,对其行踪密加防范。

乾隆自命善于识人,这次却看走了眼,阿睦尔撒纳从一开始降清就不是出自真诚,对清军只是利用而已,他的目的是取达瓦齐而代之,成为新的准噶尔汗王。

第一次清准战争,乾隆所派的两路军队因为军粮供应不足,这给阿睦尔撒纳造成了可乘之机。他借口获取军粮而在战争胜利之后对各部落大行抢掠。此后,他背叛清廷带着胜利果实返回准噶尔,自拥为汗王。

最严重的是,西路军在缺粮的情况下,前往伊犁的途中遭到各部落的围攻,结果班第和鄂容安陷于绝境而自杀。所有战果一时化为乌有。

平准大军在撤离伊犁不到两个月,准噶尔便再次陷入混乱之中。对于阿睦尔撒纳这个罪魁祸首,乾隆恨之入骨。前线将领的愚蠢和屡失战机也让乾隆无法容忍。

永常在撤离巴里坤后托词兵少粮缺,无力平叛,其他前线将领和大臣则大多惊慌失措,班第等人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负责运粮饷的陕甘总督刘统勋轻信谣言,奏请放弃巴里坤,退守哈密。

“阿睦尔撒纳此时只不过是一亡命徒罢了,至于把你们吓成这吗?他在博罗塔拉一动都不敢动,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鼓动部众,飞跃千里来到巴里坤?”

乾隆降至,以贻误军机罪,撤革永常、刘统勋,拿解赴京。后来永常因病死在了半路上。在清初至乾隆期间,一个满臣怯懦怕死,便会被皇帝认为丢弃了祖先尚武好勇的传统和精神,很难被予以谅解。

平准大结局

从1756年2月到1757年4月,乾隆连续发动第二次和第三次平准战争。

第三次平准战争期间,由兆惠出西路,成衮扎布出北路。此时平准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后勤供应也更加顺畅。

兆惠不负所望,出西路后即翻越库陇癸岭,直逼伊犁,后再克伊犁。叛军集团在短时间内瞬间土崩瓦解,其他叛军头目或死、或俘、或逃,纷纷星散。

而乾隆在意的还是阿睦尔撒纳。

此次首先发现阿睦尔撒纳的是兆惠军先锋官、参赞大臣富德,双方一阵激战后,阿睦尔撒纳抵抗不住,见没有同伙支援,便收兵至博尔塔拉河。

这次遭遇让兆惠锁定了阿睦尔撒纳的去向和位置,兆惠随即进击。

虽然阿睦尔撒纳迅速逃离,但他的人马也减至三百人,之后只剩下了二十多人。阿睦尔撒纳自己也身患疾病,不得不逃入哈萨克斯坦境内。

在第二次平准战争之中,就是哈萨克斯坦可汗阿布赉庇护了他。

此次清军直接闯了进去,哈萨克军上前阻拦,结果清侍卫奇彻布中枪阵亡。单方面缉凶一下子演变成了清哈全面冲突。阿布赉一下子意识到情况严重。于是遣使求和,表示愿意全部归顺。

但阿睦尔撒纳进入哈萨克斯坦后,并没有与阿布赉见面,后来发现有异常,便直接进入了俄国。俄国人先是诡称阿睦尔撒纳已淹死,在谎言被揭穿后,又继续否认。

直至当年冬天,阿睦尔撒纳病死于俄方为其安置的秘密住所,俄国政府觉得不值得为一具无用的僵尸与中国闹翻,这才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运至中俄边界,请中方派人查看。

经过查验,阿睦尔撒纳确死无疑。虽然将尸体运至北京的要求被俄国拒绝,但乾隆表示已经可以接受。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乾隆的十全武功之中最大的战争之一,三次平准战争的过程。乾隆是一个非常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的任期内,中国的版图扩张到了一个新的全盛时期。那么在此之后,乾隆又将推行什么样的政治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图片源于《延禧攻略》剧照及网络。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是护士,更是“战士” 记定西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市中医院骨伤一科护士长马丽娜

本报记者王谦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支援,两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火线入党。在方舱医院,...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