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记安定区白碌乡“造林愚公”王永瑞
本报记者陈昕
“做人多读书过家多栽树”
白碌乡是定西市安定区北部最偏远的乡镇,这里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甚为稀疏,是全市最干旱最艰苦的地方之一。
“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
“那个年代,大家都等着政府拉水过日子。送水的汽车一到,车还没停稳,天上的飞鸟就黑压压扑过来与人争水抢喝,还有鸟儿因抢水碰死在水罐上的事情。”
这些,都是源自王永瑞老人嘴里的“回忆录”。如今,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而王永瑞本人,就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和汗水播撒在这“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的大山沟壑中,历经40载。
“做人多读书,过家多栽树,有树就有了“光阴”。”王永瑞告诉记者,父亲在世时经常这样念叨。
1980年父亲因病逝世后,20岁出头的王永瑞便开始了他的荒山“播绿梦”。这个梦想,既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也是为了完成父亲弥留之际的心愿,就这样,从1981年起,王永瑞抛开一切顾虑,一头扎在植树上,一干,就是40年之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极端困难,在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日子里,王永瑞就抬着镢头,拿着铁锹种树、种树、再种树。
当然,再美好的事情也知易行难,何况是种树这样宏大的工程。
“别人种粮,你栽树,头脑发昏了,还是闲着没事干?”周围人的嘲讽不绝于耳。
诚然,在给荒山“播绿”这条路上,王永瑞可谓是倾其所有。家庭的变故、恶劣的自然条件、外界的质疑一时间纷至沓来,但这些都没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这是我和父亲共同的梦想。要是种不好树,我死了,也合不上眼!”执拗的王永瑞,单单为了父亲当年的一句话,以其“匠人”精神,豁出一辈子,献身绿化事业。
种树、种树、再种树,并不简单的事情重复地认真去做,然后王永瑞的“奇迹”就发生了,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物自传”。一个人,40年,40万棵树,完成了两代人的共同梦想,用定力和专注,给世人诠释了自己的精神信仰。
王永瑞,让这片土地上的绿色饱含了不一样的深爱。
择一事终一生
择一事,终一生。一辈子很短,也许只够做一件事。(下转第二版)
怀着对绿色的渴望,定西人从未停止过造林的步伐。
在“苦瘠甲天下”的定西,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可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定西人民治山理水的决心和毅力,一项又一项的惊人创举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被誉为当代“活愚公”的安定区白碌乡录丰村的王永瑞40年义务植树造林的事迹,便是其一。
今年80岁的王永瑞,是录丰村黄背阳洼社村民。
40年,孤身一人义务植树造林600亩;40年,创造不毛之地种活40万棵树,终让荒坡秃岭披上绿装。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个人倾尽一生持之以恒义务种树?
王永瑞的故事还得从他父亲的一句话说起。
新闻推荐
安定讯为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安定区中华路街道近日组织选民代表180余人对辖区区人大代表履职进行了现场测评。...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