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 情洒旱塬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情暖定西”典型人物入选者冉桂英 本报记者 刘佳丽

定西日报 2020-01-18 08:01 大字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题记

她已满鬓白霜,佝偻了身躯。当这位耄耋老人再一次站在大坪马莲套平整的梯田间时,岁月的长河在她心中奔涌出的浪声,依然震撼着我们。那些战天斗地、热血沸腾的时代精神并不曾远去。

她就是冉桂英,那个承载着定西几代人记忆的“铁姑娘”。她用一生写就了一部定西贫困山村人民群众苦干实干、艰苦奋斗改造山河、自力更生战胜贫困的传奇。

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寒暑易节、奋战不止。从1964年到1974年,经过十载春秋艰苦卓绝的战斗,她终于带领大坪人把世世代代七沟八岔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让大坪生产队1004亩不毛之地变成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的米粮川。她还带领百姓植树5万余株,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秀美山川。1970年至1972年连续3年大旱,大坪不仅没要国家一颗救济粮,还给国家上缴粮食1.5万公斤!

如今,站在山巅,大坪村尽收眼底。夏日时节,层层梯田翻绿浪,泓泓水塘鸭嬉戏,日光温室里蔬菜成熟待收,鳞次栉比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派旱塬新景象。

而当年,大坪人的记忆里除了贫苦,还有挥之不去的与饥饿相伴的记忆。缺衣少穿啃树皮,都是那个年代老一辈人心头无法抹去的印记。从1972年起到1996年,先后担任过大坪生产队队长、大坪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老党员李福泛黄的旧账本上记录着当年的窘迫:“那个时候陡坡地小麦平均亩产几十斤,最多也不过100斤,家家户户吃粮靠返销,花销靠救济。”在年逾古稀的大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秀记忆里,有两个关键词,“太困难”“没法过”。

““旱大坪”是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没治。”“祖祖辈辈就这么过着,咱能比先人强多少,还是将就着过吧。”……有人认穷命,可冉桂英不认命。

1962年,冉桂英被选为大坪生产队副队长。1964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冉桂英便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她大会讲、小会说,走东家、串西家,动员社员群众“学大寨”修梯田,改变大坪贫穷落后的面貌。

“大寨人能把石头地修成梯田地,咱凭啥不能把黄土地也修成梯田?”面对部分思想消极的群众,冉桂英积极动员。她也坚信,只要下决心干,大寨人能做到的,大坪老百姓也能做到。

在她的努力下,大家最终赞成跟着她修梯田。

说干就干,一场改造山川的“战斗”首先从马莲套打响了。马莲套坐落在大坪村的东南方,十几亩山地,上下坡度很大,南北走向起伏不平,中间还高高隆起一个土包。论地力,算是村上最差的。冉桂英选中这块地,是费了一番思虑的。她认为,首先拿下马莲套,争取有个像样的产量,就可以用事实驳倒“干旱没治”的论调,鼓起大家更大的干劲。

冉桂英回忆说,当时全队就40多个劳动力,几乎都出动了。她拿着一面红旗走在最前面,大伙信心十足地开向马莲套。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几寸厚的冻土像铁一样硬,一镢头下去,只刨起点地皮。冉桂英紧握的镢头把没有停下来,震裂的虎口流着血,她也毫不在意。看到冉桂英一个女人家都这么攒劲,社员们都成了“铁肩膀”“活愚公”,你追我赶,知难而进。人心齐,泰山移。就这样,大坪的干部和社员经过一冬苦战,硬是把马莲套的那12亩半陡坡旱地修成了平展展的水平梯田。第二年,马莲套梯田里种的洋芋花开成了白色的花海,平均亩产量相当于当年七亩半坡地的总产量!

马莲套的胜利鼓舞着冉桂英,更坚定了大坪人战天斗地的意志!

在冉桂英的带领下,1965年大坪人大战一冬,又修了35亩水平梯田。

冉桂英趁热打铁,这一次,她把战场选在了堡子梁。堡子梁陡峭的山梁上,悬挂着大坪最瘠薄的300多亩耕地。这些耕地都修成梯田,还愁吃不饱饭?

劳力少,就一个人顶几个人干。冉桂英和几个队干部,哪里活重,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冬天修梯田,土冻得比铁还硬,镢头把断了,换一根继续干;虎口震裂了,用布条包一包又继续战斗。那时五更睡半夜起,硬是每天多争出了半天时间,没有人喊苦喊累。

冉桂英说起当年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结满老茧的弯曲的手指时不时比划着:“那时没工具,我把家里那两棵碗口粗的白杨树给砍了做推车。”大队干部董友芳也拿出了自己准备做案板的椿木,连夜造出了四辆轻便灵巧的小推车。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员们纷纷拿出家里的木料,两三天内,就有十辆小推车上了工地。就这样大干一冬,硬是在高高的堡子梁上修成了高标准的水平梯田83亩。“那时候年轻,能吃得下苦,干劲大得很”,说起当年,冉桂英老人笑声依旧爽朗。

冉桂英带领大坪人经过10年大干苦干,到1974年底,已经治理了一梁两坡,修成水平梯田557亩,人均4亩以上,全队基本实现了梯田化。

随着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变,大坪生产队粮食生产芝麻开花节节高:1972年,粮食总产15.8万多斤,每人平均生产粮食1300多斤;1973年,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夺得了好收成,除留足社员口粮、籽种、饲料外,仍超额完成了国家的征购粮任务;1974年,粮食单产创造历史最高纪录,超额三倍完成了国家征购粮任务。

1969年10月1日,冉桂英作为甘肃农民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

1973年的4月,全省迅速掀起农业战线“远学大寨、近学大坪”的热潮。

1973年8月,冉桂英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

1977年8月,她当选为党的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12月,出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她还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如果再年轻20岁,赶上现在的好时代,我还想领着当年的“铁姑娘”们、老愚公们致富奔小康!”冉桂英笑着,满脸的“沟壑”一如当年她决心要修整的山峦。

生于苦瘠,战胜苦瘠,冉桂英的一生永不言败,心中的梦也在洒下汗水、洒下泪水的黄土旱塬上开出花、结了果。而她生活过、奋斗过的大坪,也凝结成祖国西北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坐标,续写着奔往小康之路的新凯歌。

新闻推荐

定西市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

说起马铃薯淀粉制品——定西宽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享誉全国。而最早将定西宽粉这个品牌注册商标的,就是定西恒源清真...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