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车间进田间 “扶贫车间”暖心间本报记者 吕瑞芳

定西日报 2019-11-22 06:22 大字

近年来,安定区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发展“主导产业+扶贫车间+贫困户”“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订单+扶贫车间+贫困户”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目前,全区“扶贫车间”已达到54家。

把“扶贫车间”建在贫困户家门口,让贫困劳动力出了车间进田间,顾家、挣钱、务农三不误,实实在在地拓出了一条脱贫新路,同时企业的车间进驻乡村,工业元素的强力介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更为破解空壳农村、留守儿童等乡村发展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今年以来,安定区以政策性补贴为抓手,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积极申报“扶贫车间”,组织实施“扶贫车间”建设工作。截至今年10月,全区共认定“扶贫车间”6批54家,其中2018年认定6家,2019年认定48家。

走进安定区凤翔镇花坪村的“扶贫车间”,只见30余名妇女正在学习服装加工技术,缝纫机的“嗒嗒”声不绝于耳。

负责产品检验、验收的祁秀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祁秀花前几年在城郊附近的一个马铃薯育苗基地打工,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前年年初,祁秀花在厂里清洗地板时不小心滑倒摔伤了腰,一些重活便不能做了。村里开办了“扶贫车间”,她马上应聘到车间工作。

“车间主要为总公司提供服装半成品,技术要求简单,这个活很适合我们农村妇女。”祁秀花说。

扶贫车间运行以来,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村贫困妇女就业增收问题,同时也使她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增强了她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花坪村的王淑兰曾在兰州一家服装加工店里打工4年,服装加工技术功底扎实。

“知道村里也有服装加工车间了,我就辞了兰州的工作回家了。相信凭我的技术,按件领工资月收入3000元没有问题!”王淑兰高兴地说,“现在我出了车间进田间,能挣上钱又有时间务好庄农,这都是托了“扶贫车间”的福!”

扶贫车间不仅让农户多了一份脱贫希望,也推动了当地乡风文明建设。花坪村党支部书记陈贞翰介绍,扶贫车间人群中,妇女占95%以上,年龄段大多分布在30岁到65岁。过去,闲的时候她们就晒太阳、聊家常。现在,她们早上八点多就到厂子干活,下午五点半回家,各种家庭、邻里纷争也少了。

近年,为加快贫困农民精准脱贫,安定区加大各村镇扶贫车间创办力度。共拨付奖补资金52家104万元,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506人,带动1340人就近实现就业增收,助力了安定区脱贫攻坚进程。

花坪村的“扶贫车间”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这个冬天,在新房的生活温暖如夏

本报记者文举有安全房住,能温暖过冬,还有配套的基础公共服务,这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不忘初...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