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天价彩礼,倡树文明乡风

定西日报 2019-09-01 09:21 大字

□陈丽

“一年结婚,十年还账。”这句在广大乡村广为流传的俗语,道破了群众对高价彩礼的无奈和心酸。高价彩礼的重负,让一些男青年“望婚兴叹”,甚至让一些家庭“因婚致贫”。

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用适当的彩礼表明心意,既是对女方的认可,也是为了给即将到来的新生活讨个好彩头。

古人说:“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男婚女嫁,最该考虑的是人品好不好、性格合不合,不能让物质条件成为幸福婚姻的“拦路虎”。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的彩礼不断攀升,堪称“天价”,导致许多“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有媒体曝光了恋人之间讨论彩礼问题不欢而散的聊天记录,可谓赤裸裸地“谈婚论价”,打破了许多年轻人关于浪漫爱情的美好想象。

彩礼本是男方向女方赠送的聘礼,如今却成了沉重的负担。究竟是哪些因素让这个礼节变得高不可攀?既不能简单归结为“拜金主义”,亦不能责怪人们虚荣,更不能怪丈母娘“出手太重”。

当前我国农村男女比例失衡,呈现出男多女少的趋势,再加上随着城镇化发展,年轻女性不断向城市流动,导致女孩“以稀为贵”。同时受“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思想的影响,儿子长大成人后,父母就盼望着他能够早日结婚成家延续血脉。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面对高额彩礼,只能忍痛透支家庭经济,让儿子完婚。正是基于传统的家庭责任伦理,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才会把“天价彩礼”扛在肩上,默默承受着不可言说之重。

对于女方家庭来说,父母索要高额彩礼,往往有养老方面的考虑。俗话说,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女儿婚后不再承担父母养老责任,所以父母想通过彩礼为自己攒养老钱。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尚未结婚就被父母打造为哥哥的取款机,强迫她给哥哥买房娶妻,强迫她替哥哥养孩子,樊胜美在被亲情绑架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父母恨到极致。

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下定决心治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在乡村治理方面,谈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时,文件特别提到,要“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这是“天价彩礼”首次明确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点名“天价彩礼”,将其列入需要治理的范畴。

针对这种不良风气,我国婚姻法也出台了很多规定,以期能够根除“天价彩礼”的现象,比如,还没有领取结婚证的双方即使已经办理了婚礼,男方仍有权收回彩礼;透支自家钱财而付的彩礼,男方有权收回;结婚之后男女双方如果没有共同居住,男方有权收回彩礼。

扭转乡风民俗,需各方合力。定西市多地已探索出很多好做法:通过成立县乡村三级领导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多层发力的治理体制;通过“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等主题教育、“道德讲堂”和“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等载体,营造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挖掘选树了一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风清气正的新农村公序良俗,引导呼吁适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婚嫁观念,引领新风。

此外,定西市还将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智志双扶”工作,促进群众“精神脱贫”,让群众摒弃彩礼攀比的不正之风,树立勤劳致富的荣辱观,形成文明婚嫁新风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奠定精神基础。

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合理控制人情往来,不滥发请柬,不铺张浪费,不搞豪华车队,举办集体婚礼……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定西市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婚嫁彩礼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在定西市多地,喜事新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新风尚已经蔚然成风,乡风民风不断向好向善。

新闻推荐

我爱家乡的洋芋花

□徐志学有花落就有花开。在牡丹繁华落幕、芍药消瘦零落的季节,我们陇原家乡定西亮起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洋芋花...

定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