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40年?40万棵树

定西日报 2019-04-30 09:44 大字

在“苦瘠甲天下”的定西,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安定区白碌乡录丰村五保老人王永瑞,40年持之以恒,把树当成孩子养,创造了不毛之地种活40万棵树的奇迹,终让5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本报记者杨晓军朱红霞陈丽

谷雨时节,来到安定区白碌乡录丰村,站在黄背阳洼社的山顶公路向下俯瞰,山沟里杏花绽放,花团锦簇,洁白的花瓣随着一阵轻风,纷纷扬扬地在林间飞舞。

40年播绿,源于两代人的共同梦想

白碌乡录丰村黄背阳洼社,沟壑纵横,植被稀疏,陡峭的山坡连牲口一不小心都会滚下深沟。

“山是和尚头,沟深无水流”,这是当年白碌乡极度干旱的真实写照。

“那个时候经常遭遇大旱,大家都靠政府拉水过日子。送水的汽车一到,还没停稳,天上的飞鸟就黑压压扑过来,还有鸟儿因抢水碰死在水罐上。”王永瑞回忆说。

在这里,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干旱缺水把许多生长于斯的人们逼得背井离乡。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王永瑞开始了他的播绿梦。

“父亲教书16年,是村上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一辈子的梦想就是让家乡绿起来,植树也成了他日常念叨最多的事。”为此,从1978年开始,王永瑞就在庄前屋后星星点点地栽树。

1980年,弥留中的父亲拉着王永瑞的手反复叮嘱:“做人多读书,过家多栽树,有树就有了光阴。”

他当即给父亲一个承诺,保证将门前一条沟、两面坡全栽上树。

从1981年开始,王永瑞抛开一切顾虑,专心植树造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极端困难,在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日子里,王永瑞却义无反顾地拿起铁锹去栽树,这一干就是40年。

“别人种粮,你栽树,头脑发昏了,还是闲着没事干?”周围人的嘲讽不绝于耳。

妻子也因无法忍受饥饿和贫穷的折磨,离他而去。从此,王永瑞便孑然一身,独自走在绿色的追梦路上。

“植树造林,这是父亲未能完成的心愿,也是我们两代人共同的梦想。要是把树种不活、栽不好,我就是死了也没办法向地下的老父亲交待。”一旦下定决心,王永瑞便意志如铁。

40年光景倏然而过,昔日少年已耄耋成老,岁月留给王永瑞的是花白的头发和粗糙的双手。正是这双手,创造了不毛之地种活40万棵树的奇迹。

40万棵树,独自一人栽到沟峁山梁

每天清晨,天刚麻麻亮,王永瑞喝过罐罐茶就扛着镢头,拿着铁锹,背着背篓,挖坑、栽树、浇水、保苗,每天从早到晚忙活在黄背阳洼的沟峁山梁。

最早,王永瑞栽的是速生杨,眼见已经成林,但1995年的一场大旱让1000多棵白杨树全部“渴”死。

王永瑞又听说榆树耐旱,于是贷款200元买回一批榆树苗,但树苗没有坚持到秋季便早已干枯。

王永瑞把干枯的树苗拔掉,又改种杏树。就这样,王永瑞在一个树坑往往重复植树十几遍。

“这地方连柠条都长不活,就是野草都长不旺,你还真想把树种活?”王永瑞的执拗让村民们感到难以理解。

“白碌这地方难道真的种不活树?”尽管有过疑问,但王永瑞并没有动摇。他坚信,只要把力气用上,总有一天树会种活,荒山会变绿。

“年年栽树年年死,活下来的只有极少数。”王永瑞说,他在植树造林方面走了很多弯路,如果早期栽的树都能成活,林地面积恐怕比现在的10倍还要大。

要栽活树,就得想办法把雨水留住。王永瑞开始在荒坡上修反坡台,在山沟里修反水坝。林业部门也帮助王永瑞在山中修建了10眼水窖,硬化了700平方米的集流场,将珍贵的雨水贮存起来,以备在干旱时浇树所用。

解决了水的问题,树苗就有了成活的希望。“人人都说我种树会失败,可最终还是成功了。”望着山坡上的行行绿荫和层层青翠,王永瑞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此刻,他觉得这辈子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40年来,王永瑞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地播绿点翠,他已记不清挑坏了多少根扁担,磨坏了多少把锄头,挖断了多少把铁锹。

但是,有一点乡亲们都看在了眼里,王永瑞栽活了40万株杏树、山毛桃、松树、侧柏、新疆杨等各种树木,500多亩荒山渐渐绿树葱茏,喜鹊、麻雀以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鸟儿都飞来筑巢育雏。

40年来,为了种树,孤身一人的王永瑞没有给自己添过几件新衣,也没能为家里修起一间像样的房子,甚至包括国家发放的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五保户补助、护林员补贴全都被王永瑞投入到种树上。

刚开始,村里人都笑他傻,但随着山上的绿色一天天蔓延开来,人们又从心底里生出敬意,称赞他为旱塬上的“造林愚公”。

500亩青山,似一座无言的绿色丰碑

春暖花开,王永瑞倾尽毕生心血栽植的树林里,杏树和山毛桃花开正旺,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一株株松柏挺立在山坡上,苍翠葱郁。

漫步在林间山道,满眼新绿,鸟语花香,感觉就像世外桃源。年近八旬的王永瑞穿行在树林间,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矫健。每一株树啥时候栽活的,每一口水窖什么时候挖成的,每一个反水坝怎么夯筑起来的,老人都记得清清楚楚。

在一片侧柏育苗地里,看着被野兔啃断的一株株树苗,老人心疼不已,拿在手上喃喃自语:“可惜了这么好的苗子,都长到1米了,如果栽到山上肯定能成活。”

“植树造林,三分种七分管,种树不管等于一场空。”王永瑞说,树木的病虫害很多,中华鼢鼠和野兔也会啃食树苗,简直防不胜防。

当然,最令王永瑞头疼的还是人祸。早些年,国家还没有出台封山禁牧的法律法规,老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也不强,看到王永瑞的林子里野草比其他地方长得旺,有人便在夜深人静赶着羊群在林地里放牧。

王永瑞白天忙着栽树,晚上还要巡山护林。在月黑风高的夜晚,王永瑞牵着小狗,孤独地行走在林间,走累了就直接躺在地埂上睡着了。

“那时候,经常有狼出没,母亲很担心我的安全,好几次我巡山到天快亮时才回到家,进门时听见母亲在低声哭泣。”王永瑞回想往事,黯然神伤。

为了阻止村民们放牧,倔强的王永瑞一度和村里人,甚至和自己的伯伯、叔叔关系闹得很僵。“谁偷着放羊我就跟他拼命。”王永瑞坦言,为了护林他得罪了不少乡邻。

后来,林业部门给王永瑞在山林里修了一间简陋的护林房。直到2016年,老人因为生活不便,才从护林房搬到山顶与弟弟一家人一起生活。

“我栽了一辈子的树,虽然吃了很多苦,但也没白活,算是给国家和社会作了点贡献。”王永瑞指着桌子上一大堆红彤彤的荣誉证书说。

全国“绿色长城奖章”、首届“甘肃绿化奖章”、定西地区劳动模范、全市义务植树楷模、全市造林绿化先进个人、定西市道德模范、“定西好人”……一个个荣誉就像一座座丰碑,见证着王永瑞40年对绿色的守望。

新闻推荐

定西市全面部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本报讯(记者王霞飞)4月22日上午,2019年定西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贯彻落实省、市领导重要批...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