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通途一路歌 安定区交通事业40年发展变迁掠影

定西日报 2018-12-25 08:48 大字

本报记者曹应森

“羊肠小道弯又弯,对面说话听得见,要想见面走半天”“夏天泥泞春翻浆,晴天一路尘土扬,雨天道路稀泥汤,农用车辆难出门,汽车不愿进村庄”,这是40年前陇中偏远农村群众出行难、行路难的真实写照。

40年改革开放,40年奋斗不辍。从羊肠小道到康庄大道,从黄土路、砂砾路到水泥路、柏油路,从屈指可数的国省道到高铁、高速、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等交通路网构建,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每一项巨变无不展示着改革开放40年陇中交通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巨大变迁。

值得骄傲的是,安定区于2017年被授予全省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称号;今年9月7日,又被授予全国第二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荣誉称号,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安定区委、区政府和交通等相关部门以及全区47万人民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

情系民生筑通途

“站在高山望平川,两眼汪汪路漫漫,道窄路远出行难。”生活在陇中大山里的人,多么渴望有一条通向大山的宽阔道路。

住在安定区内官营镇永峰村宋家沟的黄世全,3年前还居住在眼前叫沿蛋山的一个山湾湾里。因条件太艰苦,山湾里原有的四户农户于30年前就被迫搬迁到条件好的银川、酒泉或内官营镇居住了。

黄世全是最后一个搬下山的农户。搬下来什么都变了,种田地块平了,闲了还能就近到200米远的砖瓦场打工。

黄世全二娘远嫁到40里外的邻县一个偏僻农村。1977年腊月二十四日,黄世全二娘带着孩子给娘家送年货,在陡峭的沿蛋山的半山腰歇息时,孩子因不小心使身背的2个冬储大甘蓝菜和几个旱萝卜滚下山,摔得粉碎。黄世全二娘怪怨着道路,斥责着孩子,而孩子眼望着滚落的蔬菜一个劲地哭泣。

居住在欧康E区的黄阿姨总是苦不堪言。20年前,她居住在安定区符家川镇偏僻农村。一次挑水时因天太黑,黄阿姨心里慌张紧张摔了一跤,水桶摔破了,她也因腿骨折而住进了医院。

“现在啊,从定西城坐上小车不到1小时就能到农村老家里,走的不是柏油路,就是硬化的水泥路,不粘土,舒服得很,美得很。”“老家变化真大,实现了梯田化、机械化、电气化,上一次回家,就不想进城去生活了。”黄阿姨一个劲地夸赞家乡的快变化、大变化。

路不通,人受穷,要想富,先修路。在这片蓬勃发展的大地上,安定区以“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国省道、村社通硬化路”为目标,精心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这几年是安定区交通公路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历程最长、增长速度最快、经济社会效益最好、农民朋友增收最明显的时段。”安定区交通局局长李文林说。

S227定渭安定段、S228线省道改造项目安定段已建好运营,马源路、内高路、内香路提升工程项目已建成启用。全市率先采用PPP模式启动的总投资5.18亿元的省道209郭公路安定段改建工程路面铺油工程延伸至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符家川镇罗家岔村铺至大岔社全长6.8公里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工程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定西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显著

本报讯(通讯员赵云龙)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重大举措,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作出...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