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
□陈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基本教学理念的飞跃,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它能使学生在感知、想象、朗读、合作、自主学习及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能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融合的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有机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基础。
一、融合的重要性。
一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相机提出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并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是供素材,丰富积累。由于小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没啥可写”或“无话可说”,于是我们便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解决了他们在阅读与作文中的“困惑”难题。
三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这个常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方面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二、融合的方法。
1.借助声音图像,美化文本诵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和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
2.设置动态教学,探索突破难点。小学生之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就会让他们更深入、更快捷地去掌握。
3.通过联想转换,激活学生思维。语文主要凭借的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种秋天的思绪,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等文字来表达,那么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动作,小说家用文字来描绘,而多媒体可以直接地展现,这种多项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
三、融合中的不足
1.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我在《教育资源网》中找到与所教学科相关的教学视频,就直接播放使用。由于没有对视频内容进行认真甄选,导致学生学习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时,造成了主次不分的混乱现象。
2.以课件为主体,忽略了文本的主导作用。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后,有时教师往往把很多精力放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设计上,无形中课本被丢到一边,学生的眼球立刻被绚丽的图片所吸引,气氛非常活跃,但实际上忽略了文本真正内涵的、需要学生用心体会和思考的东西,最终学习目标并没有达到,致使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我们要备教具,备学生,备文本,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文本。
(作者单位:安定区东关小学)
新闻推荐
随着定西农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分流客户、减轻柜面压力、提升中间业务收入以及为客户提供多样...
定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