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中医事业 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定西日报 2018-10-10 08:30 大字

近年来,定西市中医药工作以学习贯彻《中医药法》为主线,围绕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核心区建设任务内容,紧盯打造“中国药都”战略目标,按照“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的思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特色和优势,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壮大中医药服务队伍,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强化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定西市先行先试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事业发展的意见》《定西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康养服务的意见》《定西市中医事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市级财政每年将卫生部门中医药专项经费20万元列入预算予以支持。

二、完善服务网络,搭建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均成立了中医药管理科,统筹安排和开展中医药各项工作。全市9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中8所为二级甲等,1所为二级乙等。各级医疗机构都组建了中医药管理科、中医科和标准化中药房。已创建针灸、康复等国家、省、市级特色专科20个,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省级中医药特色妇幼机构1个。

三、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中医药发展。近年来,定西市将各项中医药优惠政策的落实纳入到了卫生工作年终目标考核任务中,持续提高中医药服务在临床诊疗中的参与率。逐步将二级医院中医科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医疗机构床位补助的1.5倍;将西医科室中药消耗量、中医科短期治疗人次及康复治疗量等考核指标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将中医医院中医药治疗率和工作量两项指标作为等级评审的必备条件,督促基层医疗机构落实乡镇卫生院“三个三分之一”的政策,全市中医药实行“三个百分百”(包括中药院内制剂、中药饮片、中医诊疗项目,不含注射剂)新农合报销政策;将中医药“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推广适宜技术,丰富服务内涵。2012年起实施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双十计划”(暨筛选10种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确定10种预防和治疗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培训)。于2015年启动了“乡医全科化、村医中医化”培训,对所有村医开展中医理疗、针灸、中药炮制、中医药养生保健、药膳等15至3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共培训村医20000多人次。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中医针灸、理疗、火疗、藏医药等20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市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和90%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层次不同的中医药服务。

五、狠抓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制定印发了《定西市中医事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针对中医药人才缺乏的实际,采取“聘、引、招、培、带”等多种手段,充实中医药专业人才。聘请阜外或退休中医药专家来定西市开展坐诊服务;派出专业人员到与定西市确立帮扶关系的20多家省内外三级基地医院深造进修;广泛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活动;市级组织举办9期“西学中”培训班,培训医务人员450名;举办了4期以中医舒针微创技术、疼痛注射技术、小针刀治疗技术、平衡针灸技术、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疼病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共培训医务人员200名。开展中医理疗、针灸、中药炮制等中医药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近30场次。

六、注重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各县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刷写固定宣传标语、制作灯箱标牌、建立健康文化墙为主要手段,在交通干道、城区广场、乡镇、村社等人口聚居地建成了中医药特色明显、图文并茂的健康文化阵地,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医药氛围的大环境。开展各类健康巡讲、讲座6700多次,听众达18.18万人次,城乡居民健康教育覆盖率由两年前的75%提高到现在的91%,健康知识知晓率由两年前的60%提高到现在的75%。

新闻推荐

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将于10月15日召开

本报兰州讯(记者洪文泉薛砚)记者从9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将于10月15...

定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